古县:“三步棋”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2014-10-08 08:3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凯妮 贺神建)转型攻坚年活动开展以来,古县结合实际,以强化涧河、华宝两大工业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传统产业上改造提升,在绿色支柱产业上积极培育,在新兴产业上发展壮大,力争以产业升级全面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落实“三个严格”,夯实活动基础。古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转型攻坚年活动,主要领导亲自安排,分管领导紧抓不放,全县各级各部门紧密配合,合力推进此项活动顺利开展。首先,严格责任落实。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转型攻坚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做到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同时,成立了领导组,建立了重点项目包联、定期通报、项目协调调度、督查考核等6项配套制度,强化项目管理,以激励奖惩制度推进项目建设。为确保转型攻坚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县政府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强化督促检查,确保了活动进度。

建设“三个环境”,推进转型攻坚。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一是领导带头深入。古县开展了县级领导干部“进工地、解难题”助推转型攻坚专题活动,18项重点工程明确了政府分管领导和县包联领导,实行“双包联”,为转型攻坚年活动发力。二是部门跟进服务。县职能部门全程跟踪,为推进转型攻坚、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正泰煤气化公司积极与太原煤气化集团对接,就120万吨焦炉升级改造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等等。三是园区承载提升。为推进项目转型发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华宝、涧河工业园区领导组,华宝园区办理了环评手续,结合环评要求,涧河园区重新调整了范围,并经省经信委批复,园区环评手续已通过专家会,预计10月底获批。涧河园区环评手续的办理,将有力推进正泰120万吨铸造焦、焦炉煤气制备天然气、利达6万吨合成氨等项目环评手续的办理。

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一是政策先行。古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招商引资及鼓励煤焦企业转型发展的办法》,编制了《古县招商引资项目册》。今年已招商4个项目,完成引资228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90%。二是减负松绑。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县政府严格落实煤炭20条+17条、保障工业运行等12条措施,制订了涉煤收费工作方案,取消了政策性收费以外的一切收费。三是金融支持。积极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15条”、“金融12条”等政策措施,县政府出台了《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支持古县经济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支持中小企业资金100万元。另外,还制定了《古县小微企业助保贷业务管理》3个办法,由政府出资200万元担保,与建行合作启动了“助保贷”业务,全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进转型发展。县政府争取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为利达焦化、安安煤化、吉盛连翘等企业发放贷款7800万元,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创造高效的政务环境。为加快项目审批,推进转型攻坚,县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于今年3月份建设了惩防体系信息网“一网多平台”项目,对235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受理,并实行全程监察,对转型攻坚项目手续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

抓好“三个推进”,力促工作成效。在转型攻坚活动中,古县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三次产业同步推进,同步发展,1—8月份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到30%,完成了市定目标任务。

瞄准目标,全力推进市定任务。今年,该县列入全市转型攻坚的项目共有4项。华盛机械设备制造项目,完成投资8000万元,于3月份进入试运行,生产液压支架60套,自产自销,实现产值300万元、利润45万元,下一步主要是生产综采支架及浮选机、熄焦车等中小型机械设备的零配件,开展品牌申报工作。铭鼎科技滤清器项目,投资2000万元,建成3条滤清器生产线,于6月份投产,年生产能力可达200万支,实现生产产值2000万元,并申请了2个专利(空滤可换式外罩技术)。下一步,将投资1000万元,再新增一条生产线,使年产量达500万支,年产值达5000万元,利税达到300万元。总投资1.2亿元的利达焦化6万吨合成氨项目,目前完成投资9000万元,压缩厂房基础、设备基础及甲烷化、合成、控制室基础已经浇筑完毕,地下管网已开挖,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均已完成90%,能评手续已经办理,正在办理环评、土地手续,预计10月底试运行。正泰煤气化5万吨针状焦及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项目,已经省经信委批复,县政府目前已积极协调,加快正泰煤气化与太原煤气化集团合作步伐,争取尽早动工建设。

自我加压,主动推进转型升级。除市定项目外,该县主动作为,主动招商,主动攻坚。一是华润新能源2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总投资4亿元,已经省发改委批复,目前正在协调林业占地,办理环评手续。二是佳盛能源60兆瓦光伏并网电站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投资3亿元,目前已完成选址,办理了环评手续。三是顺杰公司10万吨莫来石不定型耐火材料项目,总投资3730万元,已经正式投产,今年生产3万吨,实现生产总值5000万元。四是森润公司与河南郑州白鸽集团合作的4万吨不定型耐火材料项目,总投资9900万元,立项、能评、环评等手续已全部办理,预计9月底动工建设。五是铝土矿开采项目,目前市政府已允许公开出让,出让文件上报省政府待批。

统筹兼顾,全面推进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一是品牌引领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围绕核桃、小杂粮、中药材等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实施中药材集中种植加工、特色养殖、蔬菜种植、万亩小杂粮种植等7大农业园区。核桃主导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预计今年产量可达500万公斤,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1700余元。连翘产业年产量2000吨,占全省产量的50%,成为华北最大的连翘集散地。2014年,古县被评为“山西省林业生态县”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二是横向替代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主打牡丹、霍山、太岳山三张旅游牌,引进山西宇坤梦特贸易公司,投资开发三合牡丹景区,在今年第七届中国·古县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接待游客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亿元。霍山自然保护区伴森缘避暑山庄今年开门迎客,投资200万元新建旅游公路6.5公里。依托灵空山、七里峪风景区,在北平党家山打造集红豆杉种植、中药材种植、特色养殖、生态科技农业、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太岳山观光旅游园区,总投资8.1亿元,目前已完成立项。同时,该县还全面挖掘文化产业,相继成立了“俏春姑”“俏红女”“春花”等30余家手工艺制作协会,注册了“锦织”土织布品牌,手工艺品达35种,带动全县7个乡镇、5000余名妇女就业,人均增收6500余元,年产值达700万元。

     

责任编辑:柏东丽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