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三农”工作整体形势稳中有进

2015-03-12 08:53: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张锋 刘广亮)去年以来,古县紧紧围绕“三农”工作总体目标,以稳定粮食产量为基础,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7991元,增长10.7%,取得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步增收、农村和谐稳定的良好成绩。
    粮食稳定增产。2014年该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7142万公斤,较2013年增产1273万公斤,增幅21.7%。争取资金700余万元补助9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补贴农机具488台套,实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1万亩、玉米丰产方项目1万亩、机械化深松整地3万亩。成功申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投资1858万元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市级土地出让金项目。投资5000余万元实施2013年度、2014年度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整理开发项目,新增耕地5745亩。完成中南铁路建设占地等复垦复绿工程1348亩。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有效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条件,确保了全县粮食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核桃产业良性发展。2014年,该县坚持政府主导,适时调整发展思路,把核桃产业工作重点由规模化栽植转向精细化管护,逐步提高核桃的产量和品质。全县核桃喜获丰收,总产量达到500余万公斤,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700余元。依托省市核桃经济林发展项目,栽植核桃1.3万亩36万余株。组建县、乡、村三级专业管护队伍,实施核桃综合管护300万株。注重转变发展理念,鼓励农民自主栽植、管护,财政予以补贴,引导农户采取“林药间作”“林菜间作”等模式,探索解决林粮矛盾新途径。全县形成2个县级和21个乡镇级核桃示范园,核桃产业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农业园区示范带动能力增强。以“一村一品”为载体,探索优势农业产业区域化布局。西庄垣旱垣结构调整精品示范园推进顺利,北平高山露地豆角、古阳白素蔬菜、岳阳沟北辣椒、石壁无公害蔬菜、旧县金米、永乐毛儿庄黑土豆、南垣中药材等一批特色农业种植园区稳步提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引领方向。2014年新栽连翘5000亩,野生抚育2000亩,探索连翘深加工项目,成功研发了连翘茶产品,提高了附加值。依托吉盛连翘公司、新晟峰中药材加工厂等企业,建设了东池白芍、佐村生地、孔家垣白芷、沟北黄芪等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根源牧业有限公司实施能繁母牛养殖和高端肉牛育肥,购进能繁母牛300余头,扩建标准化牛舍1470平方米,该县成为省级十大养牛重点县之一。
    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力。坚持高位推动,持续扶持,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强力推进。出台了《古县2014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贾寨村、李子坪村等14个重点村,完成各类绿化树木栽植10余万株,硬化1.5万平方米,旧村改造40户,文化广场1处,人畜饮水工程4处。大力实施城乡环境清洁工程,充实农村保洁员队伍203人,争取省、市、县投资159万元,配置垃圾清运车辆19辆,建设垃圾收集点224个,拆除残垣断壁710处,清理积存垃圾5700吨,乡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涉农事业统筹推进。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顺利完成第十届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大力实施生态林业工程,成功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足额拨付护林防火专项经费,配备专用车辆,加强巡查,网格管理,护林防火能力进一步提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等工作全部完成。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及小流域治理工程,开展了麦沟河水库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协调配合引沁入浮供水工程。成立县直单位下乡工作队,对接帮扶贫困村、户,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圆满完成。气象灾害预警预防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生产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6个村和5所学校3130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24户500口人的易地移民搬迁任务。启动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程,建成6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范化经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565家。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