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不怕吃苦,当别人抱怨乡镇工作枯燥辛苦时,她主动请缨去乡镇历练。在多年的乡镇工作中,她把情况掌握在一线,感情融洽在一线,工作推动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她在工作中善打硬仗,主动接办接访,在矛盾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后退。她就是古县旧县镇党委书记崔艳。
2013年11月,崔艳被任命为旧县镇党委书记。上任伊始,她便致力于改变机关效能,对照“八项规定”“四风问题”,制定了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如:周一例会制、上班“双签”制、每周学习制、机关内部管理等制度。
她常说:“乡镇干部要善于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用法治思维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群众利益,保护公平正义。还要有耐心,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为此,她根据自己10余年的乡镇工作经验,在全镇创造性地提出了直面担当法、倾听降温法、问题梳理法、心理疏导法、换位思考法、贴心交流法、合理调节法、回旋冷却法、案例说教法、借力沟通法10种人民调解工作方法,构筑起了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虽身为女人,但崔艳在大事面前表现出的果敢和担当令众人佩服。
2014年10月15日凌晨2点,孔家垣村40余名村民与正在施工的中南铁路施工队发生对峙,原因是铁路方未能如期兑现和解决施工中给村民造成的损失。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崔艳紧急与当天值班人员赶赴现场。村民们情绪不稳,施工方强行施工,场面随时会失控,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站在土堆上大喊一声:“父老乡亲们,我是镇党委书记,请大家不要激动,这事包在我身上了,两天内我一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交代,请大家先回去”,随即现场得到了稳控。为了确保村民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保证中南铁路正常施工,她和同事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并向铁路部门上级追溯,请石家庄铁路建设学院派专人到现场进行勘测,达成补偿协议,逐户补偿到位,一场矛盾由此化解。
旧县镇区范围内现有供水管网已经使用了近40年,管道老化现象严重,“夏天吃水滴滴答,冬天吃水冰疙瘩”,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崔艳积极争取,多方反映,上任一个月便发动相关部门一同赴省、市引进项目,筹措资金,但530余万元的水利工程项目预算资金并不是小数目。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出发点让崔艳的思路豁然开朗,“不等不靠不要,一定要把群众的事情办好”的信念给了她新的工作方法。她带领镇、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几经努力,项目终于通过审批立项,她争取到的部分项目资金158万元,用于主管网铺设,群众筹工筹劳30余万元。经过几个月的奋战,镇区水网改造一期工程已经竣工,1100余户、3200口人彻底改变了冬天没水吃、挑水吃的局面。
旧县镇“脏乱差”问题一直是多年来的“顽疾”,店外店、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倒现象严重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需求。长期遗留的问题,如何短时间解决,这个担子压在崔艳身上。白天她带领一班人对沿街商贩进行教育劝导,晚上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炎热的天气加上高强度工作,令她患上了热感冒,医生建议打点滴,为了尽快投入到工作中,她把控液器放到最大,如果不是医生发现及时,后果不堪设想。在她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大家纷纷主动投入到环境整治这场硬仗中,她还发动老党员组成了一支“义务治理队”,每每逢集,这支佩戴红袖章、由7名老党员组成的治理队都会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环境改善贡献出一份力。得力的措施和群众的积极参与让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崔艳就是一个把党的事业、把群众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她用自己的真心温暖着群众,用自己百折不挠的实干精神和担当的勇气为一方群众鞠躬尽瘁。
记者 杨琦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