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三部曲” 走出一条山区特色农机发展之路

2016-01-08 11:22:5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古县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的整体优势,释放农机推广工作的正能量,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实现了农机下田、上山、入水、进林的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机推广发展之路。

  唱响推广戏

  该县重点以玉米、谷子机械化播种收获为突破口,在示范推广上,做到层层办点示范、人人示范推广。推广站每个农机员创建机播机收示范点1个,联系示范大户1户,完成示范面积3000亩以上。还建立了示范推广绩效考核机制,每人每月拿出600元的津贴与示范推广任务挂钩,年终考核兑现。

  在技术培训上,该县以新兴职业农民工程培训为契机,将玉米、小杂粮种植技术与当地农民的种植习惯结合起来,请机播大户现身说法,使培训进入“本土化”教学,从购种、播种、除草、操作机械到收获,教师与学员面对面地讲,手把手地教,零距离指导实践。

  在作业服务上,该县积极引进玉米、谷子机械化播种收获流水线机械,帮助示范点和大户使用机械化播种流水线作业,不定期地对示范点和大户进行田间指导,帮助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对机播大户做到发展一户、扶持一户,成功一户、带动一片。

  近年来,该县共推广玉米、谷子机械化播种、收获、机械植保、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下杂粮机械化种植等农机化新技术12项,与之相适应的新机具127台套。

  打好服务牌

  打好农机服务牌是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该县坚持以节本增效为目的,大力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在春耕、双抢和秋收冬种大忙之际,组织农机修理服务队,40多名农机技术人员深入村组田间、农舍,开展诊断、修理、零配件供应一条龙服务,年均为农民检修农机具2.5万台次,解决技术疑难问题300多起。

  为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该县积极协调组织南垣乡、旧县镇、永乐乡等乡镇跨区跨镇机收服务队,在双抢和秋收期间,分别开赴到毗邻的乡镇收割玉米、谷子,年机收面积达8万多亩,既拓展了机收面积,又增加了农机户的收入。入冬后,该县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示范点,开展农机冬修服务,做到吃住在农户、指导到现场、维修到机埠。通过宣传发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上下联动等有效措施,加快了农机冬修的进度,年均冬修农机具1.2万多台套、机埠10多处;冬耕基本农田20万多亩,农机具完好率达90%以上。为加快农机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发展,该县对农机合作组织和大户购置的农机具实行优先补贴,坚持定期为大户排忧解难制度,帮助大户解决资金和技术等难题,及时提供政策、信息和技术服务,引导农机合作组织和大户带头应用新装备、新技术,当好农民致富的引路人。目前,该县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有40多个,规模在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9余户。

  走活项目棋

  该县先后争取玉米机收补贴面积3万亩,农机深松补贴8万亩,带动新增大型机械34台套。为精心组织实施好农机化项目,该县实施“自主选择购机、补贴标准定额、县级审核结算、资金直补到卡”政策后,突出抓好了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每年项目实施前,该县及时举办技术和操作培训班,并签订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责任书,还将直补政策分门别类地编写成宣传资料,发送到村、组、农户、机埠、种植场、林场、养殖场、加工厂、工程基地,让广大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全面了解补贴政策。每年出动宣传车60多台次,发送宣传资料1.5万余份,发送手机短信5万余条,张贴各种宣传图片和资料360多处,为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

  在操作中,该县切实规范操作程序,建立完善资金管理、投诉处理、廉政风险防控等有关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公开。每季定期组织核查小组,集中精力和时间,深入全县各乡镇、村组和农户,对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机具进行专项核查和清理,对补贴的大、中型农机具现场直接核查率达到100%。

  近年来,该局共组织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玉米机械化育播种”、“农机抗旱服务体系建设”、“新增粮食产能”、“玉米、谷子、马铃薯全程机械化区域服务中心建设”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农机化项目,年均争取和落实国家补贴资金400余万元,极大地拉动了农民的投入,通过项目实施和成果辐射,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王培亮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