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古县5418户、16333口人有个渴望,那就是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古县县委、县政府以及1723名扶贫队员都感到压力山大,而这压力来自于如何让贫困户早日脱贫并且走上持续致富的路子。
古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这里,是战国名相蔺相如的故里,这里有已经1300多岁的野生白牡丹之王;这里,是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是“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和谐县城”、“省级环保模范县城”、“省级林业生态县”、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贫困县的艰难前行
辉煌只能说明过去,发展还看今朝!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地理位置偏僻,还有着为数众多的贫困人口,数年前,古县被认定为省定贫困县。脱贫攻坚成为摆在新一届党政班子面前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面对困难,古县大力弘扬“凝心聚力、清廉务实、担当有为”的优良作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践行发展新理念,大力推进“三个突破”,切实办好兴煤、修路、治污、扶贫“四件大事”,全面实施“百项工程”,确保了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为“十三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开了一个好局。
找准定位带来新希望
但是,怎么才能在2018年年底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以县委书记郝献民为首的四套班子领导没有十成把握,众多的机关干部心中也没有底!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犹如久旱天气中的一阵霏霏细雨,给古县人民脱贫致富带来新的希望。古县积极响应,调整了产业结构,将油用牡丹列为县域经济发展重点扶持产业,并依托古县华兴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油用牡丹新品种,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种植,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古县为何能发展油用牡丹?答案就是,古县地处太岳山区,发展油用牡丹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境内多为丘陵旱垣,有大量的荒山、荒坡及丘陵弃地,再加上17万亩核桃林下土地(经过两年油用牡丹种植实验效果不错),可为油用牡丹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保障。二是可与核桃主导产业形成互补优势。核桃林下种植油用牡丹既可提高土地使用率,又可解决多年困扰古县的林粮(长秆作物)矛盾,更为重要的是为古县争取国家木本油料重点县增加筹码。三是可以借势“天下第一牡丹”品牌实现双赢。古县有着“天下第一牡丹”美誉的单株最大野生白牡丹,经过多年的开发,该县已经成功举办了8届牡丹文化旅游节,牡丹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市乃至全省已形成一定的影响。借牡丹花王造势,推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互补发展。
借势而为实现新突破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真抓实干!古县自2014年开始引进油用牡丹产业,截至目前,已栽植11000亩,其中耕地5000亩,荒坡地6100亩;500亩育苗基地1处,供苗能力为2000万株。古县华兴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天香丹露”牌牡丹籽油,在该县举办的第九届“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节期间隆重上市;牡丹精油、牡丹花蕊茶、牡丹花朵茶等系列产品的开发使其成为省内牡丹产业开发的先行企业,初步形成了从科研、种植、加工到销售为一体的牡丹产业链。古县华兴农业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古县华海天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不断成长,为油用牡丹产业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农业产业与文化旅游”相融合,“龙头带动与农户参与”相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努力将油用牡丹产业打造成牡丹文化旅游的姊妹产业,使之成为农民持续增收、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油用牡丹种植户李忠掰着指头说,油用牡丹耐干旱、耐瘠薄、耐高寒,这种植物种上后,可以40年不换茬,堪称“铁杆”庄稼,不换茬就意味着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前种植玉米,除去化肥、农药等成本,一亩地纯收入也就200多元,现在种植油用牡丹,一亩地前3年纯收入900元,3年牡丹结籽后每亩收益多的可达5000至8000元。国花牡丹已经成为古县农民奔向小康之路的“致富花”。
雄心壮志再谱新华章
说到下一步的打算,古县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油用牡丹产业。一是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吸引鼓励农户扩大油用牡丹种植规模。紧紧围绕“扶贫致富乡亲”大事,鼓励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并采取提供补助、技术培训、消化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形式,在全县建立6大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广大农户特别是优先帮扶贫困户种植油用牡丹,力争5年达到10万亩以上。项目建成后,平均每亩增收3000元,促进农民增收3亿元以上,带动全县农民奔小康。二是拉长油用牡丹产业链条。坚持走创新发展道路,建设牡丹榨油厂及生物提取生产线,深度研发油用牡丹系列产品,丰富牡丹文化旅游商品供应,建立一套集科研、育苗、种植、生物提取、生产营销为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打造山西乃至全国油用牡丹种植加工基地。三是促进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天下第一牡丹”文化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独特的牡丹文化优势和大面积种植油用牡丹的产业优势,大力开发度假、休闲、养生旅游品牌,开发高品位文化旅游产品,提高旅游区知名度和美誉度,叫响油用牡丹系列产品品牌,促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
有思路就有出路。古县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点,以壮大龙头企业为抓手,形成政策集成,实现了更多的农民精准脱贫,为县域脱贫攻坚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案例。(李永春 孟凡鑫 赵玉)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