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中国人民银行古县支行作为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行,今年以来,在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战略下,充分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依托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重点建立完善贫困户信用电子档案,创新贫困农户评级授信体系,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金融扶贫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强信用宣传。该行设立金融综合服务站,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帮扶队的作用,深入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学校,通过发送征信知识宣传资料、诚信教育读本、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将诚信理念根植于孩子和百姓心中,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立足信息对接。通过县扶贫局将全县5418户贫困户档案信息提供给金融机构建档立卡,与其建立精准对接档案。创新信贷模式,重点针对贫困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信用度高的农户、无贷款农户,量身定制了四种扶贫信贷模式。一是“公司+贫困农户”共赢发展模式。合理运用扶贫再贷款,重点支持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公司,由其为贫困农户担保贷款,带动贫困户发展。二是“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专业合作社为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担保贷款,贫困农户通过在专业合作社干活脱贫致富。三是“党员+贫困户”带动模式。充分发挥扶贫工作队和驻村干部的带动帮扶作用,鼓励党员干部为自己联系的贫困户提供担保。四是“一卡通”担保模式。允许建档立卡贫困户使用涉农“一卡通”做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在考虑自身利益时兼顾社会责任,提高金融机构支农信心和信贷投放力度。截至目前,涉农机构已对建档立卡的594户贫困户,给予3847万元信贷支持,实现了政府满意、农民增收和金融增效。
改善信用环境。该局通过农户电子档案系统的建立以及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有效推动了贫困村诚信体系建设,进而推动了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目前,辖内已创建信用乡镇7个、省级信用村22个、市级信用村18个、县级信用村59个、信用户1985户。(原晓虹 邢红玉)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