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国学育人美德花开

——古县中小学《弟子规》教育活动小记

2017-11-07 22:55: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古县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向深入,开展了《弟子规》经典诵读活动,并借助多渠道、多形式的活动平台,催生出全县美德育人新风尚,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的新亮点。

  “四化”合力 开启国学教育新模式

  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县中小学国学教育已形成“四化”新模式,即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和生活化。

  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这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每天早上学生一到校,第一件事就是诵读《弟子规》。先让学生“不求甚解”地背下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淀在脑海中的古典精华经过反刍,逐渐会被消化、理解,慢慢使学生领悟其中的深刻内涵,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内化为自我的思想精髓。

  情境化。就是用优美的古典音乐、色彩鲜明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弟子规》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韵律和氛围里,诵《弟子规》,学《弟子规》,身心受到陶冶。

  故事化。就是采用经典小故事来解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弟子规》内涵丰富,蕴含着古人的大智大德,如何让学生破译文章的宏旨要义是教学的难点。小故事中含有大智慧,用经典小故事来帮助学生领悟文章的含义、突破难点,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生活化。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学习《弟子规》的心得体会,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讲讲《弟子规》在生活中的运用;说说自己哪些规范做得好,找出自身哪些不足需加以改进,鼓励学生踊跃投稿,把学习心得与大家分享。

  通过多样化的学传活动,为学生们打开了《弟子规》这扇窗,与先哲进行心的交流,把文明风、礼仪风带入全县的每个角落。

  知行合一 培育国学育人新风尚

  校园风气更上一层楼。自开展《弟子规》诵读后,全县中小学学生之间和睦多了,班集体更团结友爱了,校园里打闹现象少了,不文明言行少了,班里老大难的卫生问题也明显好转了。《弟子规》让学生明白了“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的道理。在班级里,学生们更加注意团结友爱,注重班级荣誉,互帮互助的班风也悄然形成。

  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弟子规》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老师,让老师懂得爱护学生,师生关系更为和谐;课堂纪律明显好转,学生上课精神了,课堂教学工作自然就轻松了许多;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克服了学习上的惰性,成绩大大提高。

  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学习《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等内容后,广大中小学生学会了处理家庭关系。在学校开展的《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中,很多学生真诚地表达了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犯下错误的悔意,深切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期盼,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心。家长也在回信中写道:“孩子,你长大了。”诵读只是学习《弟子规》的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践行。自全县开展此项活动以来,广大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落实“孝”行。家长做孩子行孝的模范,给孩子行孝的机会。孩子在待人接物、感恩父母等基本道德意识和行为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得懂事、明理。父母与孩子相互影响,无论是班风、校风,还是家庭风貌,都变得文明儒雅起来。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广大中小学师生打下厚重的人生底色,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传统支撑,成为古县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进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孟凡鑫 徐军军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