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2018-03-19 10:58: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古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精准脱贫攻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在严格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度、考核制度、督查巡查制度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贫困村提升工程。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力量攻坚,实施电力增容、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高、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等工程,实现每个贫困村有基本完备的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的公共服务。

  要加快易地搬迁脱贫。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完成1358口人的搬迁任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要推进生态建设脱贫。联动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森林管护、经济林提质增效、特色林产业五大项目,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200亩、天然林保护4000亩。

  要提升特色产业脱贫。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主体”到村到户,因地制宜实施特色农业、光伏、电商、旅游等扶贫产业,实现精细化、精准化对接,抓好23个村1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村、贫困人口持续增收。

  要用好金融政策脱贫。健全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机制,发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切实激活金融扶贫“造血”功能。

  要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提高保障水平脱贫。保质保量做好健康扶贫“双签约”,落实好教育扶贫资助政策、“三保险、三救助”医疗帮扶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支出型贫困”。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启动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3968亩。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申请实施第二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500亩。引进民间资本,实施旧县、石壁、永乐、南垣4个乡镇自主开发造地项目,新增水浇地5000亩。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张才村以工代赈水利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推进麦沟河水库建设工程。

  要优化布局调结构。在稳粮食的前提下,按照“做精杂粮、做优果菜、做好药材”的思路,加快构建种植结构协调发展的格局,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要转变理念创品牌。坚持质量兴农,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核桃提质增效2万亩,鼓励企业引进核桃精深加工生产线。建设核桃、连翘科技示范县基地,打造“古县古树核桃”“古县霍岳道地连翘”品牌。开展“三品一标”认证,促进农业标准化水平。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组团壮大,逐步形成整体竞争优势。

  要培育主体激活力。继续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鼓励华海天宇、华兴农业、兴岳连翘等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要科技创新促升级。实施“互联网+”“服务+”行动,打通信息血脉,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是推动农村全面进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期不变政策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吃上“定心丸”。高质量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和农村“三块地”改革。

  用好政策,拓宽增收新渠道。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抓好白素、南山、西庄等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建设,探索模式、推广经验,实现集体增实力、农民增收益、产业增效益。

  强化治理,培育文明新风尚。要全面加强村务公开和监督。规范整顿农村市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清风正气充盈每一个乡村,让家教家风滋润每一个家庭,让乡村文脉传承到我们的下一代。

  四是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要加强农民文化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输出服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要挖掘身上有本事、手中有绝活的“土专家”“田秀才”,让有志于振兴乡村的人才脱颖而出,绽放人生精彩,谱写乡村振兴的壮丽诗篇。(王培亮)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