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种植异彩纷呈

洪洞南段农业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食用菌种植发展纪实

2015-11-13 10:52:1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入冬时节,记者沿京昆高速洪洞口东行500米进入一片蓊郁的杨树林,一座座排列整齐的现代化的菌类大棚映入眼帘。这便是洪洞南段农业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菌类种植基地。然而,曾几何时,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的土地。短短5年时间,该合作社的菌类大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食用菌制种厂、鲜平菇生产厂、废弃菌包生物质燃料加工厂、食用菌醋厂应时而生,形成了食用菌生产、加工、废料利用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

    该合作社负责人王建刚带领记者参观了出菇大棚的过程中颇有自信地说,目前合作社共有出菇大棚108栋,发菌冷房16间,冷库12间,接种室和原料仓储也已全部配套,菌棒年装袋量90万袋,年产鲜平菇2500吨,全年营业额达400多万元,产品除供应本地外,全部销往吕梁、晋中、运城等地。

    在合作社成立之初,王建刚及其合伙人深入河南、广西、福建等地考察,认为蘑菇的国内国际市场需求量日趋增加,价格稳定,市场前景广阔,从而坚定了他们大力发展蘑菇种植的信心和决心。王建刚说:“我们一起步就建了23座大棚,但资金的短缺和培植技术的缺乏严重制约了我们的发展。”2012年4月,该合作社和山西睿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进行资源整合,为合作社规模化种植菌类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有了睿博公司强大资金做后盾,该合作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思路,极力推动规模化菌类种植。从2010年合作社成立伊始,合作社成员每年都到外地进行市场调研,关注新产品,吸收新技术,并且到辽宁等地进行新技术培训,还聘请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专家以及本地常年种植食用菌的“土专家”担任常年技术顾问,同时,为该合作社培养了一大批菌种培育、栽培操作等方面的技术人才,并且成立了自己的菌种研发中心。

    为进一步强大综合实力,降本增效,做好生态循环农业,该合作社于2012年开始引进生物质燃料设备,把出完菇的废菌包加工成无污染的清洁燃料供应合作社菌包生产中的灭菌锅炉与冬季大棚内的采暖锅炉,切实做到了废物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王建刚告诉记者,废菌包加工成生物质燃料,热量很高,可达4500大卡,与煤的热量不相上下,但是按目前煤价230元/吨计算,烧生物质燃料可节约成本70元/吨。不仅如此,该合作社还将废菌棒加工成有机肥和生物饲料,可同时供应100亩地的有机肥和5000只鸡全年的饲料。今年春季,该合作社已经流转回土地100余亩,将用于有机蔬菜和食用菌的发展,将整个园区逐步形成生态农业园区。

    在深加工上,该合作社于2013年开始研制食用菌醋,通过传统的酿造工艺配合研制的配方加上菌类的健康营养,研制出了高营养、新口味的“博蕈”牌蘑菇香醋,目前各项审批手续均已完成,产品正逐步投入市场,预计年产量可达3000吨以上,产值将达到1000万元以上。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该合作社依托充足的菌种优势、过硬的技术力量和雄厚的经济实力,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所有大棚均承包给本村农户栽培,使近200户村民受益,户均增收3万元。目前,该合作社培植猴头菇、木耳、鸡腿菇、茶树菇等菌种的技术已经成熟,各类食用菌将在明年开始批量生产,预计产值将达到50万元。

    记者 董枭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