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邢家宅院别具一格

2016-10-21 10:58: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金秋十月,与望年交76岁老人李国富约好一起去见洪洞县兴唐寺乡苑川村72岁的老人关树贵。在赵城接上李国富后,车辆开始了爬山之旅。在李国富的引领下,汽车很快到了苑川村的一山坳处,关树贵老人就住在这里。此时,天色渐暗,乌云密布,一番寒暄后,记者与两位老人就天文地理、当地名人及当地可歌可泣的抗日轶事摆开了“龙门阵”。

  “邢必强那可是赵城的名人,民国年间当过造币厂厂长,在关口、赵城、汉中、西安、兰州都有宅院。”两位古稀老人不约而同地说。

  旧城改造挖出“宝物”

  “十多年前(具体时间不详),赵城对城市街道进行拓宽改造,当拆到赵城老十字路口的邢家宅院时,在一房屋的地基下挖出了一个地下室,里面有一个保险柜,满满一柜子银圆。”李国富和关树贵说,这只是听说。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只知道所起获的银圆全部充公了。

  邢家宅院早已充公,大门紧锁。通过一家临街饭店,站在一平房顶上才能看到邢家宅院仍然保留着的两座房子。北房是二层建筑,廊棚与红色的柱子格外引人注目。院中的一座房子好像一艘船,面朝南的廊柱及柱础还能看到几根,面朝北的廊棚只能听当地人介绍。

  歇山顶屋脊及砖雕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拱形窗户及走廊砖拱门夹杂着西方建筑艺术。砖墙外的铁铆钉历经风雨,点缀在山墙上,增加了这座中西文化结合的建筑物的观赏魅力。

  老院建筑雕塑奇特

  “在关口村邢家老院,进门就能看到漂亮的影壁,那在方圆十里八乡是数得着的。”关树贵介绍,二门门楣上雕着“惠迪吉”,典出《尚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说实行仁德就有好的结果,反之则凶。

  进了门就看到一个“福”字影壁,四个角是砖雕蝙蝠,意欲“五福临门”。原来的院墙都被拆除,大门也用砖块堵住,大门过道变成了农家的羊圈。

  关口邢家老院那棵石榴树,现在的房主也不知道是谁栽种,这住宅是从其他人手中买的,后来在院子里新建了几间现代平房。现代平房与中西合璧的窑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窑洞门窗上的浮雕和佛龛格外抢眼,突显文化氛围。

  “赵城邢家大院比关口的老宅子雄伟高大。”李国富老人介绍,它坐落于赵城老十字路口东南,占地约3亩,建造于民国二十四年到二十六年(1935年至1937年),那时邢必强任甘肃造币厂厂长。

  赵城故里开过钱庄

  记者通过多方查找资料获知,邢必强(1893年-1960年),字功百,洪洞(原赵城)关口村人,年少时就读于耿峪村张採云私塾。他1920年前后毕业于山西大学机械系。1923年至1927年先后担任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技术员,太原兵工厂无烟药厂主任(厂长)。1928年调派北平,担任财政部北平印刷厂厂长。1931年担任甘肃造币厂监督(厅级厂长),在兰州开办福长协钱庄。1934年担任陕西省农工机器制造厂厂长,并在赵城县城内开设福长永钱铺。

  全国解放后,邢必强到汉中经营日用杂货,1959年到西安出席陕西民主党派思想改造交流会,1960年7月病逝于西安。

  擅长整理洪洞革命史料的古稀老人李长青介绍,邢必强与第一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既是同乡又是朋友。抗战时期,南汉宸到西安时就住在邢必强家中,为了革命事业,南汉宸曾向邢筹集经费。1935年,邢必强出资700多银圆,新开了约1.5公里长水渠,解决了村里人吃水浇地的问题。

  文/图 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