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在洪洞、浮山和襄汾一带,关于尧、舜以及娥皇、女英的传说有很多,各种版本众说纷纭。为了归纳、收集、整理和记录这些传说故事,我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走遍了这几个县的多个村落……”近日,记者见到了今年59岁的洪洞县乡土作家裴北记,甘亭镇羊獬村人,笔名无二。目前,他已经编写了戏曲剧本《皇英传奇》、传说故事《诞源陟獬》、尧舜娥皇女英》以及30集电视剧剧本《帝尧大舜》,四本册子共计90余万字。
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和四月廿八,在洪洞羊獬、历山一带有“接姑姑、迎娘娘”流传许久的大型民俗活动,其声势浩大,影响甚广。此活动,到底从何时开始,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相传,该活动已经在当地有4000多年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裴北记就参与其中,并且一直连续参与了31年。
“这个活动,从小时候就记得。那时候,家里的小孩都跟着父母步行着去历山接娥皇和女英两位‘姑姑’回羊獬村。直到1994年,我担任了此活动的锣鼓队教练兼锣鼓队负责人,由于对此事接触的多了,就越发对这些传说故事感兴趣,于是就产生收集和记录这些传说的想法。”裴北记介绍,当时,他们村就流传着尧舜时期的各种传说,主要涉及尧帝、舜帝和娥皇、女英等上古时期人物的故事,但是版本很多,众说纷纭,有时一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都是口口相传,官方的相关记载甚少。为了把各种版本的故事收集起来、记录下来,裴北记开始了他的探寻之旅。
“当时,可以用‘疯狂’一词形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车子背着干粮出发,一直到天黑才回来;有时,赶不回家,就在沿路的破庙或看瓜棚子里凑合一晚……”裴北记的探寻之旅遍及整个洪洞县的各个自然村以及浮山一带。因为许多年轻人对此不感兴趣,所以大多数传说故事都出自老年人口中,现在一些能讲传说故事的老人都相继去世,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了。这样的现状,令裴北记忧心忡忡。
说起收集成果,裴北记甚是自豪,他顺手翻开一本册子说,就比如,尧帝的两个女儿是啥时候嫁给大舜的?有的说是秋天,有的说是春天,还有的说是在冬天……但根据走访和查阅资料,最后他根据大多数人的说法得出结论,娥皇和女英应该是在金秋十月的农历初三出嫁。并且当时,娥皇30岁、女英27岁,当时尧帝已经90岁了;根据史料《柱书纪年》记载,在娥皇、女英出嫁后3年,大舜便接替了尧帝的位子。
走访中,裴北记还了解到,相传,娥皇、女英出嫁前,两人还进行“比试”,决定谁在家里“掌权”。“比试”的内容是,两人拿同样数量的豆子、柴禾以及相同的灶具煮豆子,看谁先将豆子煮软;还有,用同样的绳子比赛纳鞋底……就这一个“比试”的传说,就有多种说法,有的说是“争权”,也有的说是“争大小”……“后来,我根据一些史料记载,二位姑姑‘甚有妇道’德纯而行笃’;而且当时的社会,人们比较淳朴,大家都很谦虚和善良,肯定不会出现类似‘争高下’的‘比试’,如果是真比试,两人肯定都会谦让。”所以,裴北记认为,如果是“比试”,也只能是看谁更有智慧,肯定不会争地位高低。
关于娥皇、女英的传说还有很多。裴北记说,比如,两个姑姑出嫁时,一个坐车、一个骑骡子;半路骡子渴了,用蹄子抛出了泉水,该泉就叫“马抛泉”(也有传说,说是在襄汾县西杨村附近的娥英泉);当送亲的队伍走到“马驹村”的时候,骡子要下驹子,耽误了行程,二姑姑女英便斥责说,从此骡子不能再下驹子”,所以从此以后,骡子便不能生育了。
“关于骡子不能生育的传说还有很多版本,既然是传说,我们就不能用科学不科学来衡量了。”裴北记说,前前后后,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去整理这些关于尧、舜和娥皇、女英的传说,目前已经编整了4本册子,现在他正在把手写的20余万字的电视剧剧本打成电子稿,因自己不会用电脑打字,所以就在闲时,在手机的记事本里用手写输入的方式把这些手写的剧本变成电子版,虽然很累,但是很有心劲,目前已经快整理完成了。
当下,裴北记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把这些整理出来的传说和剧本刊发出去,看能不能将他的剧本用影视、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人知道和了解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裴北记表示,现在,知道这些传说的人越来越少了,不管以后的年轻人对这些民间传说感不感兴趣,他都会把这些文字传下去,把家乡的这些传说故事讲下去……
记者 郝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