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县“五位一体”农业生产托管“洪洞模式”探究

2019-08-08 08:50:1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时光如梭,寒去暑来。

  今年以来,对洪洞县农村经营管理中心来说,除了开展日常工作,他们还迎来送往着一批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取经团”,海南、辽宁、陕西……

  这些人为何远道而来?究竟取什么“经”?

  “他们都是冲着我们县的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来的。”酷暑时节,记者来到洪洞县农村经营管理中心,该中心主任樊江平告诉记者,2017年和2018年,洪洞县连续两年在全国社会化服务培训班上就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做了典型发言。

  2017年8月省级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落地洪洞,作为我市第一个试点县,洪洞县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探索总结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五位一体”农业生产托管“洪洞模式”。

  当了大半辈子农民,这两年大槐树镇左北村年过七旬的曹五奎老人终于当起了甩手掌柜,不用再侍弄家里的9亩地了,“不用咱操心,‘田管家’就会把粮食送到家门口。”曹五奎口中的‘田管家’就是洪洞县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服务主体——农机合作社。自2017年8月左北村被划入项目试点区域,老人就把手里的地交给了合作社打理,每年农时才去地里看看。

  而在这之前,曹五奎一直在犯愁,“年纪大了,干不动了。”老人的儿子常年在外跑运输,一直劝他不要种地,在家享清福。可是老人不愿意,对他来说,地就是农民的命。听说村里搞农业生产托管试点,老人了解清楚后,毫不犹豫地签了托管协议。

  “‘五位一体’农业生产托管就是要解决农户‘耕不了、种不好、收不好’的问题。”樊江平进一步向记者解释,“农户把生产过程中的耕、种、防、收等部分或全部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来完成,土地不被撂荒,劳动力得以解放,还能培育多元有序、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对于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进一步发展绿色高效现代农业意义重大。”

  那么,何为“五位一体”的“洪洞模式”?

  “菜单式引领”。合作社结合当地作业实际,根据耕地、播种、喷防等不同作业方式制定了7种套餐组合供农户选择。

  “合同式托管”。县农村经营管理中心与合作社签订项目服务合同,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托管服务协议。一个合同,一个协议,明确了政府的项目主体责任和合作社的实施责任,而农户是最终的受益者。

  “保姆式服务”。即合作社根据农户的要求对部分或全部环节定向开展托管。

  “管家式经营”。由政府牵线搭桥,村集体统一组织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协议,服务监管全部到位。

  “网格式管理”。在适合集中连片机械作业的项目区,以500亩为一个单位网格,设联系人(村干部),重点做好网格区域中耕、种、防、收等环节的作业农时、作业种类等的登记及与农户对接,负责区域中农户与服务组织的双向信息传达和沟通;网格中50亩为一个小格,由作业农机户担任联络人;500亩至1000亩为一个大格,由服务组织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为负责人。每个网格都有固定的联络负责人,从而形成了农户放心、实施主体积极服务的良好格局。

  洪洞县辉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通过“竞聘上岗”的7个合作社之一,也是其中拥有农机种类和数量最多、服务面积最大的合作社。

  “老百姓把地托给咱,认咱这个‘管家’,咱就要当一个称职的‘管家’,做好做细服务工作。”辉瑞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张根平说,“今年,我们合作社托管的村子又增加了两个,托管面积增多了,合作社效益好了,农机手和机械也在增多。托管得好不好,老百姓心里都有杆秤。”

  谈及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效益,参与《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制定的洪洞县农业生产托管办工作人员巩晓峰如数家珍。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对农民来说,种一亩地光种子、肥料、雇佣机械等各类投资在600元至800元,每亩地一季毛收入800元至1000元。托管后,由合作社统一购买种子、肥料,统一作业。以肥料为例,每袋价格能降低20%至30%,而且作业费用也会降低。这还没有把人工费和误工费算进去,如果农民在外打工,完全不用回来,合作社就会把收获的粮食送到农民家里或者直接卖掉,把钱打进他们的卡里。”

  而对合作社来说,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带来的效益也非常可观。“活多了,挣得多了。”说起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辉瑞合作社51岁的农机手景保华眉飞色舞,“你不知道以前,一到农忙时农机手都是开着车到处找活干、抢活干,收费标准不统一,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竞争。现在不愁没活干,不仅收费标准统一,国家还有作业补贴,不忙时机子就交给合作社统一保养维修,咱农机手把精力都放在服务上就行。”

  在辉瑞农机合作社大院内,整齐有序地停放着各类农用车辆,其中一架无人机特别显眼,这可是操作手张瑞的宝贝,“我们现在有4台无人机,这台是最新款。”每次干完活,张瑞都要先把他的宝贝擦洗干净才肯吃饭休息。

  见记者感兴趣,张瑞操控着无人机来到地里演示,“你看,遥控器上有个显示屏,无人机上装有摄像头,通过摄像头,整个地形、地况都会投到显示屏上。在显示屏上定好A、B点,它就会自动规划作业路线,遇到房屋、树木等障碍物还会绕着走,没药了自动上升3米,回来加水加药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继续工作。”

  “无人机平均一秒能飞7米,一天作业500来亩不成问题,而且喷洒均匀。这块地有50亩,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作业。”如今,张瑞已成为辉瑞合作社的核心人才。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让土地形成集中连片规模,更适宜无人机飞防作业。巩晓峰告诉记者:“与传统的农民背着药筒打药的方式相比,无人机飞防的药液配释更合理,既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从第一年的7个乡镇69个村,到第二年的11个乡镇90个村,洪洞县农业生产托管项目让“有地无人种、有地种不了、有地没机子”和“有机子没活干”的矛盾得以化解,还产生了一定的生态效益,一举多赢。

  记者 李卫红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