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我们村又有10名学生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向全村父老承诺的到2020年全村大学生达到100名的目标提前完成了。”8月16日,洪洞县万安镇普安村党支部书记许秋生激动地告诉记者,从2009年至今,该村一直坚持奖教助学活动,考入大学的学生已达102名。这些大学生中,一本37名、二本65名,4名晋升博士生,21名成为硕士研究生。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村庄,“文脉”从哪儿来?缘何总出“秀才”?
一个善念 助学至今
普安村位于万安镇西北,共有520户、2100余人,2337亩耕地全部为旱地,集体经济薄弱,信息闭塞。1975年到2008年,33年间,该村仅出过1名大专生、5名中专生。
“有一年的麦收季,普安村有人去刘家垣找我,听到村头巷尾的人谈论娃考大学的事,还愤愤不平地说,收麦忙得火急火燎,还有工夫说闲话!”崔根林曾任刘家垣镇党委副书记,退休后回到普安村负责关工委工作,回忆起多年前普安村村民对教育的无知,颇感不可思议,“那个时候,普安村的人连一本、二本是啥都不知道!”
2009年是普安村教育里程碑式的转折点。那一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组建,围绕如何发展普安村,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崔根林建议,把教育抓起来,要让娃娃们上大学!村“两委”一班人一致认同,开展奖教助学活动定了下来——考上大学就奖励!
助学需要资金,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怎么办?筹!村“两委”一班人自发捐款,教师、乡村医生、退休回乡干部……你两千他三千,你三百他五百。李晓旭是普安学校的老校长,以前全村的小学生都是他的学生,2009年奖教助学活动开始,他当即捐款3000元,如今他虽已退休,但每年的活动都会参加。谈到当年捐款的情景,他说:“村干部都千方百计想办法筹款、捐款,我在村里教学40年,更应该多做点贡献,把村里的教育搞起来是功在千秋的事儿。”
11年来,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关工委筹资10余万元,每年向每位考上大学的学子奖励1000元奖金、一个皮箱,累计赞助102名学子。
一场庙会 牵动人心
今年7月17日是普安村举行关公庙庙会的日子。这天上午,庙前的文化广场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一派节日庆典的气氛,普安村第十一届奖教助学表彰大会正在进行。
“普安村每年都会在庙会这天举办奖教助学活动,影响大、触动大,传统的庙会变成了奖教助学盛会。”万安镇关工委主任宋元胜欣慰地说,“参加庙会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他们都想看看谁家娃考上大学了,连街谈巷议都是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考哪儿了,学子骄傲、家长高兴、全村人庆贺!”
今年的表彰大会更是热闹非凡,洪洞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县关工委、万安镇党委的领导都来了。县关工委主任晋庭瑞对普安村的奖教助学活动十分支持,已连续三年前来参加仪式,他热情洋溢地说:“举办隆重的奖教助学仪式,就是希望学子们能学会做人,好好学习报效家乡、报效社会,也希望普安村能继续抓好教育,争当大学生‘专业村’!”
这种形式的奖教助学活动,带动了全村群众重学重教。“我们村的历届大学生都是村小学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坚定信念、乘势而上,办好幼儿园、小学,巩固提升基础教育,让优质教育惠及各家各户、惠及子孙后代。”村委会主任崔李敏说。
为了办好普安学校,新上任的校长郭鹏狠抓教学质量,老师们的教学热情也空前高涨,放学后主动到学生家里辅导。特别是留守儿童,老师每周两三次上门辅导、谈心,不让一个孩子学习松劲儿。
同时,普安村委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以及捐资赞助下,坚持多年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改善学校基础设施,2011年学校危房改造兴建了教室、办公室及教辅用房10余间,2015年兴建了660平方米的幼儿园,普安学校已成为一所集小学、幼儿园为一体的标准化、规范化学校,为村里的孩子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村里的“五老”人员更是出谋划策,撰写材料,以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制作光荣榜,积累资料,动员社会各界募捐资金,年复一年,用细致的工作助推奖教助学活动开展。万安籍企业家杨星平在新疆创业有成,听闻普安村奖教助学,去年为母校普安学校捐赠了价值5万元的电脑和100套国家标准单人课桌凳。
一股学风 正了民风
奖教助学营造了崇文重教的村风,弘扬了正能量,更转变了普安村的民风,促进了乡村振兴。
崔晓阳今年以525分的成绩被山西师范大学录取,3年前,她的姐姐崔阳阳就是在这个活动上受到奖励的。“当时我上初三,对考大学还没有准备,看到姐姐在台上披着绶带,被台下人啧啧称赞,我就下定决心有一天也要站在这个台上领奖。”
许恒源今年也以503分的成绩被山西师范大学录取,他说,高中三年他不进网吧、不玩手机,埋头学习的动力,就是几年前堂哥在领奖台上的镜头一直萦绕在他脑海里:“向堂哥学习,同时也给我的弟弟作个表率,今年我得奖,再过几年希望我弟弟也能拿奖,既为父母争光,也带动更多的学生考大学、回报家乡!”
村民许江其说:“奖教助学活动鼓舞人心,钱不在多,关键是那股力量和动力,我们作为家长非常感谢村委干部和那些捐款助教的热心人士,不把孩子供好都对不起他们!”
11年来,最具带动力的当属村里的三个单亲家庭。“三个单亲母亲供孩子读书,一个已经考上了博士,两个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当年这三个孩子在仪式上泪流满面,台下所有人都被感动了。农村单亲家庭都能培养出高材生,一般的家庭更有信心了,让孩子上大学成了全村所有家庭的目标!”崔根林对记者说。
“我们绝不辜负全村人的期望,普安村奖教助学活动要一年一年坚持下去、一届一届传承下去,圆了各家各户孩子们的大学生梦!”许秋生的表态还在眼前浮现,晋庭瑞的话又回荡在记者的脑海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百业兴,只要普安村坚持打造大学生‘专业村’,未来一定更加辉煌!”
记者 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