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秋日的洪洞县大槐树文化中心广场,灯火辉煌、歌声悠扬。洪洞县“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合唱大赛展演活动在这里举行。19支代表队先后登台演唱红色歌曲,昂扬向上的旋律回荡在槐乡大地,鼓舞着全县人民斗志。这只是洪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的众多活动中的一项内容。行走在槐乡大地,文明气息扑面而来,一项项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的活动在全县城乡广泛开展。
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使广大干部群众行动起来、文明起来……今年5月以来,作为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首批唯一试点县——洪洞县聚焦群众需求,致力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出一条资源高度融合、志愿服务深入人心、群众乐于便于参与的文明实践新路。
一支接地气能战斗的志愿者队伍
9月20日,在洪洞县中心广场,洪洞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张庆奎和伙伴们举行免费发放黄手环活动,现场为领取黄手环的老人进行登记,同时向他们介绍了活动情况和黄手环的意义、目的以及使用方法。张庆奎告诉记者,作为洪洞县12支特色文明实践队伍的一支,洪洞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经常性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为文明洪洞建设出力。随着文明洪洞建设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洪洞县涌现出一大批热衷爱心志愿服务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社会爱心人士,各种形式的爱心志愿服务活动得以蓬勃开展。洪洞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秦红介绍说,目前全县已注册的志愿者达10万余人,分布在各个行业,这些志愿组织和志愿者是开展文明实践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充分发挥志愿者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的主力军作用,洪洞县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爱心人士志愿服务队伍进行了整合,组成了“1+12+N”志愿队伍体系:“1”,即成立洪洞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由县委书记担任总队长,高规格的文明实践“司令部”充分调动起全县志愿者资源;“12”,即整合了12支文明实践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包括理论宣讲、党员、农业农村、法律援助、医疗卫生、文艺工作、退役军人、文明校园、巾帼、蓝天救援10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和洪洞县志愿服务联合会、爱心公益联合会,组建了有机构、有阵地、有载体的文明实践“集团军”;“N”,即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发展、培育的一批全覆盖、全方位、全领域的文明实践小分队。
为了激励志愿者的热情和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洪洞县以形式多样的保障和激励措施营造良好氛围,制定了《洪洞县志愿服务积分细则(试行)》,将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和质量转化为志愿活动积分,根据活动积分可在“志愿者爱心积分兑换点”享受优惠;爱心企业又可以根据自己献出的“爱心积分”得到相应的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的“单向爱心流动”变为正能量的“双向循环”。同时,对工作活跃、社会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的志愿服务队(个人)和实践所(站)给予重点支持,进行表彰奖励。同时,洪洞县对志愿者进行登记造册,对志愿者服务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对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及时归类整理,并对作出杰出贡献的志愿服务团体和个人在平台进行通报表扬,打造了文明实践信息互通共享的工作平台。
强有力的志愿服务队伍有效推动了洪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纵深推进,蓬勃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也极大地锻炼、提升了志愿者的素质和能力。78岁的赵家荣老人,多年来一直志愿为群众讲解天文知识。每天9点钟,他都会按时来到洪洞县图书馆的天文科普区为前来参观的人们义务讲解,还自费购置了天文仪器和模型,甚至还曾前往北京参加天文学讲座,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讲解更生动、更准确。赵家荣说:“能在有生之年为学生讲解天文知识,为国家和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一点贡献,对我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事!”
一个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体系
在洪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记者见到一套共六册的《洪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教材》,内容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新风、科技等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这套教材是洪洞县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专门编写的,紧密结合洪洞实际,寓教于乐,通俗易懂,成为传、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洪洞县在“传播”上下功夫,在“实践”上做文章,注重“传”“践”结合,确定了“六传六践”的实践内容,极大丰富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内容。
做好“传思想、践理论”的学习文章。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组建了宣讲团,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机关乡村开展新思想主题宣讲。文明校园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活动。
做精“传政策、践精神”的普及文章。党员志愿服务队组成“改革创新先进经验巡回宣讲团”在全县开展巡回宣讲;农业农村志愿服务队编印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系列宣传资料,将党的惠民政策送到贫困群众手中;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活动,实施“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加大农村法律援助宣讲力度。
做实“传道德、践文明”的引导文章。该县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大力开展诚信建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我们的节日”“学雷锋”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基层普遍建立了文明理事会,深入开展“践行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活动。
做足“传文化、践规范”的传承文章。由洪洞县20多家县直单位的志愿者组成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队伍,广泛开展系列惠民、乐民、富民活动。国家一级文化馆洪洞县文化馆,也为全县群众提供了15个门类的公益免费文化服务项目。
做优“传新风、践礼仪”的培育文章。全县“家和万事兴”家风家教主题展吸引了3万多人次参观学习;妈妈爱心服务团作为全县文明实践年龄最大的志愿服务团体,在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郭世玉的带领下,热心公益,积极传播文明家庭新风尚。通过传新风、践礼仪,培育时代新人,开启了洪洞文明实践活动的新风气。
做强“传科技、践本领”的提升文章。农业农村志愿服务队开展了“送优种、传技术”培训志愿服务活动;巾帼志愿服务队举办了妇女编制协会订单培训班;县科协举办的“入企进村”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科普讲座进校园深受欢迎。
“六传六践”的广泛开展,增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受到城乡群众的广泛欢迎。
一个直通群众的服务平台
9月19日上午9时,柴村村民张娟准时来到广胜寺镇综合文化站,通过云视讯互动平台学习电子琴演奏。老师通过网络授课的形式,为相距数十公里的学员授课。张娟说:“小时候就喜欢电子琴,但没有条件。现在条件好了,自己买了架电子琴,但没有老师教,进步很慢。如今洪洞县文化馆在乡镇建立了分馆,安装了云视讯互动培训设备,定期开展乐器培训,咱在家门口就可以免费接受名师的培训,真是太方便了!”
为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洪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宣传载体上狠下功夫,“线上”做实功、“线下”用实招,“线上”“线下”实现联通,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成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服务平台。
聚焦“线上”,洪洞县着眼于实现移动化、互动化,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触摸媒体等新型媒介,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新媒体技术,打造了三大网络平台,为全县16个乡镇文化馆分馆配备了文化辅导云视讯互动培训设备,举办了广场舞、古筝、电子琴和文化讲座等公益培训,使群众就近即可享受到均等化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优化了智慧洪洞手机移动平台,开通了《洪洞实践》板块,设立了实践阵地、实践队伍、实践内容、实践活动、实践评价等频道。同时,抢抓全省县级融媒体试点建设有利契机,采用“媒体+政务+服务”模式,打造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开通了活动动态、实践阵地、志愿服务队伍、志愿服务内容、群众点单、志愿者招募等板块,及时发布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和信息,交流工作情况。
聚焦“线下”,洪洞县着眼于增强功能性、交流性,建立了接地气、面对面的理论宣讲平台,特色强、促振兴的教育服务平台,覆盖全、功能全的文化服务平台,传知识、教本领的科技科普服务平台和分布广、标准高的健身体育服务等五大平台。线上、线下平台的融合搭建,使得文明实践切实融入了群众日常生活,真正做到了群众在哪里,哪里有需求,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记者 李永军 刘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