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尧都区刘村镇北段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孙清清

2019-10-30 08:37:3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2016年,尧都区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

  尧都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孙清清主动请缨,担任尧都区刘村镇北段村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三年来,他带着对农村的热爱和对群众的感情,扑下身子钻业务、解民忧、帮民富,以勤恳和坚守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初心使命,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体察民情 勾勒脱贫蓝图

  北段村位于刘村镇政府西南3公里处,全村283户1208人,基础设施薄弱。

  孙清清出身农村,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在乡镇工作了十多年,熟悉农村工作,上任后不久就融入了当地生活。他以察民情、听民意为切入点,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跑遍了家家户户,分门别类建立了村情档案、问题台账、需求清单,谁家什么情况、村里当务之急是什么,他都一清二楚。

  在扎实调研的基础上,孙清清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和完善了村内脱贫规划,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明确了交通道路建设、村容整治、富民产业三大任务,形成了重点脱贫和全村致富相结合的工作蓝图。

  誓拔穷根 谱写扶贫乐章

  “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是孙清清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态度。在吃透民情的基础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贫困群众找出一条致富路。

  孙清清同村“两委”班子一道,制定了“一户一策”。从此以后,他便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白天奔波协调各项工作,晚上总结当天工作,反复酝酿讨论方案,建立健全各项资料。

  郭振业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年纪大、无劳动能力、无住房,长期寄居在同村姐姐家中,起居十分不便。了解情况后,孙清清积极与镇、村协调,为郭振业安排了新的住所,并对房屋电路进行了改造,同时自掏腰包为郭振业购置新的生活用品,办理了“五保户”手续。

  另一个贫困户巩登朝因智力障碍致贫,十多年来,一直在自家院里养羊,院子成了羊圈,长年累月,秸秆在院中堆积如山,进出无路,安全隐患较大。孙清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筹措5万余元,对院前屋后进行彻底清理,院内回填整平,加盖了院墙,舍内修葺一新,添置了生活用品。其他贫困户也享受了产业扶贫、小额贷款及最低生活保障等惠民政策,目前全村1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此外,孙清清通过发动朋友、亲戚为村里发展谋出路,想方设法成立尧都区叶顺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畜牧产业,吸收北段村3户7人通过注入产业专项扶贫资金,加入专业合作社进行肉驴养殖,人均年分红160元,使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输血型”扶贫向“造血型”扶贫方式的转变。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孙清清还联系尧都区人社局加强对贫困户职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户立志增智,激发其脱贫内生动力。与此同时,他经常走访看望贫困群众,从思想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贫穷可耻、致富光荣”的理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通过一件件、一桩桩实事将精准扶贫落实落细。

  改善村貌 美化乡村环境

  孙清清始终立足长远抓发展,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基本工作导向,重点抓好惠民利民实事,切实解决老百姓关切的难事要事。

  村里的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村民苦不堪言。孙清清积极发挥部门优势,多方协调,不但解决了技术和资金难题,还亲自测量做技术工,从开工到竣工,他没有休息一天,全程负责、全程监工,终于修出一条1.2公里的环村路,方便了村民出行。

  村容村貌问题也一直在孙清清心里挥之不去,于是他带领驻村帮扶队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自己租来机械和运输车辆,集中清运占用街巷堆放的垃圾,他还自己动手,清除乱贴的小广告,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三年来,孙清清走遍了村子的角角落落,也走进了百姓的心中。他像一股清泉,润泽了村民内心,他更像一缕阳光,温暖着整个村庄。如今,北段村各种规章制度健全,发展思路明晰,农村经济坚实且有保障。但他从不止步,更不自满,踌躇满志地规划着村子的另一条出村路。他告诉记者:“责任使命在肩头,脱贫致富在路上,我将继续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书写扶贫工作新篇章。”

  记者 李羿玫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