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周胜虎:带着老爸去骑行 感受匠人一腔情怀

2018-08-23 19:26: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我爸说,他想坐着我的摩托车,再去看一看宝成铁路线,看一看他60年前曾经参与修建过的这条铁路线,好好感受一番!我说,那咱俩说走就走吧!”周胜虎说,2017年9月的一个晴天,他带着83岁的老父亲,骑着他最爱的那辆摩托车,从临汾出发,沿途800多公里,深入秦岭,沿着父亲当年走过的路,重走了一遍。

    周胜虎今年48岁,是太铁侯马北工务段的一名铁路职工,也是我市摩托骑行圈里有名的“骑行达人”。“父亲是一名老铁路职工,我小时候跟着他全国各地四处跑,长大之后,我也成了一名铁路职工,也开始全国各地四处跑。”周胜虎说,后来在朋友的影响下,他成了摩托车“发烧友”,利用休息时间,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骑上摩托车全国各地跑。

    “每次骑行归来,我都会把一路的风光和见识说给父亲听,父亲每一次都会认真听我说完,眼神之中满是向往,直到去年,父亲突然对我说,下一次骑行出去,能否把他也带上。”周胜虎说,听到父亲这样说,他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本来带着父亲出去玩一玩也是应该的,可骑着摩托车带上父亲,这就有点困难了,毕竟老父亲已经83岁了。

    听到父亲的要求后,周胜虎久久没有作答,他看着父亲年迈却依然健朗的身体,实在不知道该不该答应。“我问父亲,他想要去哪里?他想都不想,很痛快地说要再去看一看宝成铁路线。”周胜虎说,他实在没有想到父亲竟然要去看宝成铁路——那可是他老人家年轻时参与修建第一条铁路,距今已经60多年了。

    周胜虎的父亲周文博曾负责宝成铁路建设期间的资料管理工作。在周胜虎的记忆里,父亲最爱给他讲的故事,就是宝成铁路建设工程中的故事。“宝成铁路,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那时候为了修好这条铁路,父亲那一代铁路人,在没有现代化技术条件下,靠人力挖通了秦岭深处的隧道,在高山陡峭间架铺铁路桥,在深山老林里,夯实铁路路基,历时多年,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才将这条铁路修好,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成为了历史。”周胜虎说,作为一名铁路职工,他有幸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建设上的日新月异,他能够感受到父亲对中国铁路的热爱,和一腔对铁路事业的“匠人情怀”。

    带着父亲的期盼,周胜虎和哥哥妹妹商议了一番,最终,他们决定,就让老人坐着摩托车去看一看宝成铁路。“带着一个83岁的老人去骑行,圈里的朋友们都说我疯了,我也感觉我们父子俩有点疯狂,我不是没有想过开车或者坐高铁去,但我明白父亲的心——他还想感受一番当年修建宝成铁路时的风餐露宿。”周胜虎说,为此,他买来了最好的骑行装备,为父亲准备了一个精美的摩托头盔,然后在一个晴朗的天气,父子两个从临汾出发,目标直至800公里外的秦岭。

    一路翻山越岭,一路笑声不断!这一路,周胜虎每骑行半个小时,就会停下来休息10分钟,沿途驶去,路上碰见一些来自外地的“驴友”,大家纷纷为这对父子鸣笛致敬。休息时,一对开着宝马旅游的夫妻,还让老人坐车休息一阵。“路上遇到一对夫妻,他们看到我和父亲坐在路边休息,就上前和我们搭话,知道我们父子的目的地后,他们十分感动,非让父亲坐上他们的车走,父亲不肯,他们就开玩笑说‘老爷子这么大了我还能把您拐了不成?’”周胜虎说,父亲虽然83岁了,但身体一直不错,头脑清楚,说话幽默风趣,看到有人好心让他坐车,他立刻把腰杆挺直,说他当年修铁路时,几百公里的山路也是走过的,现在有摩托车坐,可以好好看一看风景,坐在汽车里,和在家里躺着看电视有什么区别?一路奔波,周胜虎提心吊胆;一路飞驰,周文博热血沸腾!这一对父子,走走停停,历经十几个小时,终于走进了秦岭。“一进了秦岭,我爸坐在后面就开始给我说这些地方他曾经来过,还给我指路,说怎么走安全,我说你坐好就成!”周胜虎说,进山之后,他刻意将速度放慢,一方面是因为山里道路陡峭,另一方面是因为父亲想多看一看。

    在走到宝成铁路线两个隧道之间时,周胜虎将车停下,扶着父亲登高观望。“父亲说这两个隧道和铁路线,是当年他们修建的‘22—23隧道线’的重要部分,他曾经在这里待了好几年,为了挖通这两处隧道,铁路职工们就睡在大山里,有一次发了洪水,好几个人就被冲走了……”说到这里,周胜虎的眼圈发红,声音也变得低沉。

    “在那两个隧道口处,父亲很仔细地看了一个多小时,刚开始还会给我介绍一些情况,后来他老人家就不说话了,我耐心等他,给他送去热水,却发现他正在流泪,我假装没有看到,走到远处,坐在地上远远地看着父亲,那一刻,我想抱一抱他,但害怕亲情的温暖,会打断他那一刻回忆中的豪迈,这份豪迈,是父亲作为一名老铁路职工的豪迈,这份豪迈,是新中国成立后,参与过宝成铁路修建工程的英雄们的豪迈。”周胜虎说,那一刻,他为父亲自豪,也为自己能够成为一名铁路职工而自豪。他没有后悔冒着风险带父亲出来,能让父亲感受到这一刻,他觉得一切都值了。

    出行数天,800公里跑了下来,父亲毫无不妥之处,只是风餐日晒下,总有些疲惫,带着这一身疲惫父子二人打道回府。

    “我能够感觉的出来,父亲很开心,他当年坐着敞篷的大货车进秦岭修路,如今坐着敞篷的摩托车再一次来到秦岭,一定非常感慨,当年和我父亲一起工作过的老同志们,如今都已经不在了,这一次来看宝成铁路,我想父亲一定有很多的话想要说,但已经无人可说,他只能自己一个人慢慢回味。”周胜虎说,去时,父亲老催促他快一点,快一点,等回去的时候,父亲却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有些无赖地提出一些其他要求,比如他想顺路看一看壶口,比如他还想去某一个县城,喝一碗羊汤。

    一路游玩,终于回到临汾,刚一进家门,已经从周胜虎QQ动态信息中知道他们回来的临汾“摩友”们,纷纷打来电话慰问,老爷子无动于衷,周胜虎却有一肚子的话想要说。“摩友们都说我爸厉害,说我胆大,我说我爸这辈子啥也不怕,当年修宝成铁路都好好的,现在去一下还能出事?”周胜虎说,不过话说回来,这一次出行,确实让他感到压力,下一次如果近一点,他考虑还会带父亲去。

    “不过,前些天我爸和我说,听说青藏铁路沿线的风光着实不错,不如我们父子收拾心情,整装待发……”周胜虎说,“我就当没听见!”(本版照片由周胜虎提供)记者杨全 刘征学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