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秀:为霞满天夕阳红
临汾新闻网讯 每个星期一早上,一位白发苍苍、面色红润、精神抖擞的老翁总会如约来到《今日霍州》编辑部取报纸,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就是83高龄的霍州市老年体协副主席刘毓秀老人。5月4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当刘老再次来取报纸时,我与刘老闲谈起来,他娓娓向我讲述了他与门球的故事。我被他那种雷厉风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
刘毓秀老人退休前曾先后担任霍州市赵家庄学校校长、霍州市统战部副部长,1992年退休后本应快乐人生颐养天年,却毅然挑起了霍州市首届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市老年体协副主席及开元办老体协常务副主席职务的重担,这一干就是十多年,用他老伴安慧珍的话说,他一天到晚比退休前还要忙。
与门球的不解之缘
时针回转到1994年,刘毓秀刚当上霍州市老年体协副主席,那时,恰逢风靡全国,适宜中老年活动健身的新兴门球运动传入霍州。他和几位老同志相约来到霍煤集团门球场地观看人家打门球,这一看,便被深深吸引,从此与门球结下了不解之缘。
“你可别小看这小小的一球一棒,它可是集心、脑、手、脚、眼、耳为一体的全身运动。”说起打门球的经历,刘毓秀老人精神十足、侃侃而谈,“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连抓杆都不会,为了尽快熟练地掌握打门球的技术,我每天都到门球场练习,虚心向门球高手学习,努力掌握过门占位、压线撞柱、击打闪带、选点造角、擦边奔袭等门球基本功,慢慢摸索体会力度的把握,击球的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靠着一股子毅力和钻劲,他初步领悟了门球的规则要领与基本打法。
“这是一项益智、怡神、健体、高雅的群众体育运动,我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有了这个念头后,他主动登门,积极动员身边的一些退休老干部参加此项活动。并言传身教,亲自示范,手把手传授技艺,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参加门球健身运动的人越来越多。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候,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是场地。为了解决训练场地,他不辞辛苦,找领导、寻部门、筹资金、定地方,在他和几位老同志的努力下,他所在的霍州市开元社区东堡、李诠庄先后建起了门球场。门球场建成后,刘毓秀老人劲头更足了,既当教练,又当队员,每天乐此不疲。
组建第一支社区门球队
刘毓秀老人是个爱观察、善思考的人。在锻炼中,他认识到社区是今后发展趋势,同时发现一些退休老干部由于居所限制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想集中在一起切磋锻炼,但苦于没有固定的组织。于是,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成立社区门球队。
说干就干,并且要干就要干好是刘老的一贯作风。他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在霍州市各级领导、市老干局、市老体协的大力支持下,2005年组建了霍州市第一家社区门球队,为开元社区及周边居住的中老年人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开辟了一条健康之路、文明之路。成立当天,大家兴奋极了,高兴地说,“咱终于不是‘散户’了,也有自己的‘组织’了,老刘为咱们办了件大好事。”
为了便于管理,他带领大家修改门球章程,制订规划,增添设施,定做服装,培训骨干,队伍从最初的一个队,五六个人,发展到8个队,60余人,其中队员中有6对夫妇。
为了切磋技艺,他和队员每天都坚持半晌的集中活动,无论酷暑严寒,从不间断。与此同时,每礼拜六下午为固定活动日,每月20日举行小型比赛,每年“五一”“九九重阳节”举办大型比赛。用刘老的话说,在门球场上他找到了生命的第二个春天。
为门球事业尽心竭力
自从社区门球队成立后,刘毓秀更忙了。组织比赛、电话通知、外界联系,他都亲力亲为。组织比赛需要经费,为此,他四处找关系化缘,基于他的德高望重,只要他开口,对方总会尽心尽力帮忙。不为别的,就冲着他这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精神。
刘毓秀老人是个敬业的人,他总是思索着,怎样激发队员的热情,让大家的生活更精彩,为此,他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加和举办一些周边兄弟县市的邀请赛,霍州市开元社区门球队成立10年来,先后参加了几十次大型比赛,均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尤其是2012年11月的临汾市农村门球大联动赛上,夺得了两枚金牌。霍州市开元社区门球队的知名度越来越大,队员们的生活越来越充实。
说起这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刘老开心地笑起来,只见他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掏出一本已发黄的牛皮纸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的训练参加人数、比赛情况、得分多少。他说:“你可别小看这个小本本,学问可大着了,从这个小本本上可以清楚地知道每个队员哪方面技术弱,需要加强,便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望着老人那真诚的笑容,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刘老无愧于这些年来所得的“体育模范”“银龄之星”“夕阳出彩”等光荣称号。
一次愉快的交谈即将结束,此时我突然想起刘毓秀老人刚才说的一句话:“退休以后的生活是如饥似渴地学,呕心沥血地写,默默无闻地干,痛痛快快地活。”在此,我真心地祝愿这支有着10年历史的球队在刘毓秀老人的带领下能够继续打下去,打出他们的快乐,打出他们的风采。 (拜建霞)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