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沙:闪耀在霍州北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5-06-12 09:54: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为了乡村美如画

——霍州市退沙街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盛夏时节,行走在霍州市退沙街道境内,只见水泥道路干净整洁,河道畅通清澈见底,房前屋后绿树葱葱……俨然一幅恬静美丽的乡村画卷。曾经的脏乱差,变成现在的美如画,对于退沙这个传统的工矿型、城郊型的街道办而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是如何脱胎换骨,打赢这场环境整治攻坚战的?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深入的走访中慢慢找到了答案。


    誓让环境大变样

    退沙街道辖8个行政村,辖内人口4万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10余家。对于一个只有46平方公里的区域,承载如此多的人口、企业,人流、物流,加之多年的发展,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到处堆积,垃圾占道、垃圾围村,环境卫生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阻碍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

    “整治环境卫生,加强生态建设,是我们加快转型发展的必然举措。我们一定要举全办之力,集全民之智,以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切实把环境整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街道党工委书记杨海林决心很大。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见实效,去年5月27日,退沙街道召开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动员大会,并制定出台了《乡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负总责,办事处主任牵头,班子成员下乡驻村,蹲点督战;村级“两委”划片负责,分段包干;各村分别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了“领导带头、干部参与、群众主体”的工作格局。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标语、横幅、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广泛宣传,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随即,一场全民参与的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全面展开。


    “重症”背后的较量

    环境脏乱差好比一个人得了“重症”,如不及时医治,就会病入膏肓。面对转型跨越发展新形势,整治环境卫生,改善居住环境迫在眉睫。

    “重症”的背后,是观念的较量,是干劲的博弈,是斗志的考验。

    如何根治这一“重症”?剔除这一“顽疾”?退沙街道一班人经过多方调研,深入酝酿,“一带五区三线”的整治思路敲定。一带,即原来的108国线至退沙沿线,五区三线,即许村、退沙、坡底、什林、朱杨庄、姚村、枣洼、王庄8个村,集中对原来的108国道和8个村空中整线、墙上除癣、地上治脏、渠里清淤、园中增绿,全方位、立体式进行整治。

    抓清运,集中治脏。该街道重拳出击,率先对各大村庄陈年垃圾进行彻底清理,动用大型机械、车辆300多台次,清倒垃圾20余万方。退沙村至朱杨庄村的通村道路是原来的108国道,国道改线后,两公里长的路段上垃圾堆积如山,形成了一条大型垃圾带,就连小车都难以通行,面对这一“顽疾”,退沙村的村干部们坚守一线,加班加点,三天三夜不歇气,清运垃圾近8万方。

    抓清理,强力治乱。该街道采取多种措施集中清理煤泥600余堆。朱杨庄村民以经营煤泥为生,村民房前屋后遍地是煤泥,号称“煤泥街”,为了让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朱杨庄村委班子积极响应,打响了整治煤堆、柴堆、粪堆、垃圾堆等“五堆”之战,仅在这条街上清理煤泥300余堆,建文化墙1600余米,整理各种线路5000余米。同时,对清理完的道路全部重新铺设,共铺街面1万余平方米,粉刷墙面6万余平方米,涂白树木5万余株。

    抓清淤,深入治渠。对许汾路、退沙村排洪沟,什林村、朱杨庄村的排洪渠进行了全面彻底地清理,动用大型机械80余台次,出动人工1000余人次,开挖、疏通、整修排洪渠8条,约3000多米。对于这样的整治,朱杨庄老百姓形象地说:“倒了30年的垃圾,清了40年的煤泥,通了50年的沟渠”。

    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退沙街道加大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了办事处机关花园、许村公园、朱杨庄小游园、坡底村街心公园等4处绿地亮点工程。同时,招聘环卫人员49名,购买环卫装载机4台,垃圾清运车5辆,洒水车1辆,进一步推进环境卫生整治提质升级。


    制度撑硬腰杆

    “为了使环境卫生整治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退沙街道积极建立长效机制,努力保障好、维护好、管理好环境整治成果,确保老百姓真正享受干净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退沙街道主任樊记虎说。

    专人负责常治。划定责任区,确定责任人,责任人对责任区环境卫生负全责,组建保洁队伍,同时制订环境卫生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环境卫生评比制度、环境卫生公约,形成了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系统,要求环卫人员全天候在岗、全天候保洁,责任区内不能有任何垃圾存在。

    绩效管理常态。日常工作中,对环卫人员实行工资与业绩挂钩的绩效管理办法,对保洁效果好、业绩突出的环卫人员提高薪酬待遇,反之,降低环卫人员的绩效工资。

    督查考核常抓。经常开展明查与暗访,一月一考评,一季一小结,半年一排队,年终算总账,并把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对综合考评优秀者,给予重奖,对落后者,给予批评,形成良好的环卫运行机制。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街道建设垃圾中转站5处、垃圾池60个,清理陈年垃圾20余万方,覆盖黄土1.3万方,粉刷墙壁6万余平方米,绿化通道、街道10公里,新栽植苗木5000株,新铺草坪1.3万余平方米,清理排洪沟约3公里。昔日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垃圾场摇身变成了花草芬芳的绿地公园;原先破烂不堪的废旧民房,建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小游园;从前荒芜的河滩,变成了微地形的草坪广场;原来废弃的校舍,修葺成了整洁干净的便民服务中心……退沙干部群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环境整治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一个崭新的退沙将更加清新、靓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霍州北部。(拜建霞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