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朱小海:一心为民谋福祉

2016-06-24 11:10: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他富了不忘乡亲,满怀爱心,多行善举,连续3年捐资30万元助学,堪称享誉一方的“爱心人士”;他认真践行党员宗旨,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群众谋福利,为农村谋发展,是个务实、勤奋的“领头雁”;他深得群众拥护,连续两届被村民高票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就是霍州市退沙街道什林村村委会主任朱小海。

  “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

  朱小海是一位敢想敢为、不怕困难的人。青年时期,他就步入商海,在运输、焦化行业摸爬滚打,小有成就。对市场感知敏锐的他果断转型,瞄准建材行业,成立了万通建材有限公司。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他的企业成为霍州市首屈一指的建材企业,他本人也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企业家。

  在多数人眼里,朱小海已是成功人士,他本可以过自己舒适安逸的日子,但是他致富不忘乡亲,在没有当村干部时,就已经用各种方式去关心关照村里的困难乡亲们。

  村民张德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3年是张德强最困难的时候,3个儿女上学,入不敷出。无奈之下,他向朱小海开口求助,朱小海建议他跑运输,并慷慨解囊,拿出2万元资助他买车。如今,张德强女儿上了大学,两个儿子都已结婚,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好,全家生活幸福美满。“当年多亏了小海的帮助,要不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呀!”念起朱小海的好,张德强至今仍心存感恩。

  村民邢卫国,3个上学的孩子都品学兼优,但因为穷,曾一度想放弃供孩子念书。朱小海责怪他:“孩子念书是一辈子的事,耽误不得,需要钱,大家给你凑。” 在朱小海的帮助下,邢卫国重振信心,做起生意,渡过了难关,如今一家人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和张德强、邢卫国一样得到朱小海资助富起来的村民还有很多。不仅如此,2009年至2011年间,每年春节,朱小海都拿出30万元,为乡亲们送面、油及过节用品。“朱小海助人为乐,无论谁家有难需要资助,他从不推辞;村民婚丧嫁娶的大事,他都主动帮忙;村民闹矛盾有纠纷,他会主动帮助协商解决”,村民邢红记说。

  2012年,村里换届选举,村民们都力推他担任村委会主任。朱小海也做过思想斗争,不出任,可以过平静舒适的日子;上任,就意味着要肩负更多的责任,既要管理好企业,又要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然而,面对乡亲们那殷切期盼的心情,朱小海不负众望,他说:“人这一辈子,苦点累点不算啥,只要为群众做点实事才更能体现人生价值。”

  “为村里办实事,垫钱也要干好”

  什林村位于大运一级公路沿线,全村2300人口,耕地3000多亩,靠天吃饭,传统农耕模式,成了制约村民致富增收的瓶颈。如何能让乡亲们富起来?必须扬长避短,依托村子的区位优势和大企业驻扎的优势,搞转型发展。于是,确立了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大力繁荣运输、商贸、劳务输出等第三产业的多元发展思路。

  发展经济需要资金,村里缺资金,朱小海就动用他企业的资金来补贴。2013年,朱小海响应市里号召,结合本村实际,筹资打造了千亩核桃林基地,免费为村民栽植了种苗,并通过田间套种大豆作物,极力解决转产期村民的收入问题。什林村耕地都是旱地,2015年朱小海积极协调农业水利部门,在垣上打了一口水井,使3000亩旱地变水地,彻底告别了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的日子。

  霍州市化工公司位于什林村中央,地理位置特殊,多年来,由于占地、污染等诸多因素和村里关系一直很僵,严重阻碍了企业发展。朱小海担任村委会主任以后,带领班子成员和霍化公司多次努力协商,费尽了精力,付出了心血,解决了诸多矛盾。

  担任十多年村支书的老党员陈国忠说:“小海是个急性子,今天的事不等明天,认准的事马上就办。2015年,他连续为村里干了几件大事,安装太阳能路灯、硬化街巷、硬化排水沟、建设文化广场,由于经费不到位,这些工程都是他垫资干起来的。”

  村民邢小毛说:“我们村主任一心为百姓着想,村民生活用水、浇地用水、农合保险村里全部包揽了,光这3项每年就得30余万元。”

  村民们见证,5年间,朱小海带领班子成员齐心协力,使村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实现“零突破”并壮大到上百万元,人均收入突破了8000元,党建工作、文化事业、环境卫生等工作均排在全市前列。村民安居乐业,群众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要尽我所能,为村民办实事”

  铁骨汉子,也有慈善大爱的情怀。朱小海始终放不下村里的老人。2015年6月25日,村里老人郝芳莲迎来她89岁生日,这是老人最开心的一次生日。朱小海拿 着生日蛋糕,带着村“两委”成员给老人祝寿,他拉着老人的手,为老人讲开心的事,由于老人家庭困难,临走时,朱小海还塞给老人1000元钱,贴补家用。

  心系群众,就要落到为民造福上来。朱小海担任村委主任以来,为全体村民缴纳新型医疗保险和新型养老保险,做到不落一户、不剩一人;村民全年的土地包产费和劳务工资全部到位,当年事务当年处理,绝不拖到下一年;对于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分别给予1000至2000元的奖励;逢年过节走访村里老人和困难群众……如今,在他的影响下,村里孝老爱亲的道德之风蔚然兴起。

  为了给村里的孩子创造优越的教育条件。2014年,他多方努力,为村里争取到了退沙办中心幼儿园的建设项目,随后,他又全力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完善了中心幼儿园的设施配套,去年9月1日,顺利接收幼儿入园。

  关心教育,他将爱心播撒到全社会。从2013年开始,朱小海每年参加全市举行的四类贫困家庭及爱心助学捐助大会。连续3年为全市困难家庭学生捐款30万元。他说:“我是一名村委主任,同时又是一位企业家,尽一点回报社会的责任,为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尽一分力量,也是我多年来的心愿。”

  这就是朱小海,一个心系百姓冷暖的村委主任,一位勇挑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家,一名牢记宗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模范共产党员。(张军华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