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4月17日,本报刊发了霍州籍市民《我和霍州署的故事》一文,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霍州籍读者的关注,一些霍州读者致电本报热线,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与霍州署衙之间的故事。其中,霍州市民朱三才讲述的“署衙大堂顶上的一片瓦”的故事,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朱三才今年33岁,家住霍州市鼓楼南大街,他小时候经常去霍州署衙玩耍。“我爷爷是个手艺人,每年春夏,就会做一批风筝贴补家用。我小时候最不缺的就是风筝,也喜欢放风筝。记忆中最爱的一个风筝是爷爷照着动画片里的战斗机制作的。”朱三才9岁那年,在哥哥的带领下,跑到霍州署衙外面的广场上放风筝,一阵大风吹过,将他最爱的飞机风筝线刮断了。
“看着风筝飞了,我急得哭了,哥哥带着我寻找,发现风筝落到了霍州署衙大堂的屋顶上。”朱三才和哥哥想要爬上大堂屋顶,取回自己的风筝,可大堂实在太高,根本爬不上去。
“我哥说要是有梯子就好了,我们赶紧四下找,结果梯子没找到,一个给教育局(当时霍州市教育局就在霍州署衙内)看大门的大爷跑过来问我们干什么?”朱三才告诉大爷,他想爬上大堂的屋顶取风筝,可爬不上去,就想找个梯子。大爷听他这样说,立刻生气地说:一个风筝而已,爬上去万一摔下来怎么办?万一弄坏瓦片又怎么办?”9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听到大爷不让自己取风筝,还害怕他们踩坏大堂顶上的瓦,当时就赌气地说:几片破瓦又不值钱,踩坏就踩坏了,有啥了不起的!”听到朱三才这样说,本来一副严厉面孔的看门大爷却突然笑眯眯地说:“娃娃,看你还小,啥也不懂,告诉你吧,这座大堂是历史文物,大堂顶上的任何一片瓦都比你的风筝珍贵。那个风筝你就别要了,大爷给你两块钱,你重新买一个吧。”说完就让朱三才兄弟赶紧离开霍州署衙。
“我没有要那位大爷的钱,只是心里气得不行,当时以为自己年龄小,让看门的大爷欺负了,就想着回家找大人给我出气。”朱三才回家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却说看门大爷说得对,还让他以后不要在霍州署衙里乱玩,损坏了文物是要“进监狱的”。
父亲的“恐吓”让朱三才很长一段时间都对霍州署衙恨得不行,后来也没有再进去过。“很多年以后,霍州署衙全面翻修,我看着它成了一个需要收门票的旅游景区,还有很多拍电视的人进进出出,慢慢才明白霍州署衙对霍州这座城市的重要意义。”如今,朱三才早已把当年取风筝的往事当成了难忘的记忆,也打听过那位老大爷,如果能再见到对方,他想向大爷说一句“谢谢”,感谢他用说教的方式保护了文物。
记者杨全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