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瓜果 香飘霍州大地......

2018-09-26 09:00:2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当下的霍州,正是时和岁稔、穰穰满家。金黄色的小麦、黄灿灿的玉米、红通通的苹果……各色果实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霍州大地处处展现丰收美景,洋溢着生机和希望。

  脱贫攻坚放首位 片区绿化惠民生

  近年来,在霍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霍州市农林委紧紧围绕年初工作目标任务,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明确责任、真抓实干,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持续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开创该市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在脱贫措施上,该市利用光伏电站稳定高效的特点,重点抓光伏扶贫电站。累计投资994万元,在该市9个乡镇(街道)建成4个100KW大型光伏扶贫电站和41个30KW以下的小型光伏扶贫电站,该市光伏扶贫电站总规模达1340KW。

  在李曹镇源头、鸭底、窑底、范村4个村,一片片篱笆墙排列有序,这是该市实施新农村片区绿化的一个缩影,在实施村庄绿化中,该市共投入60万元,栽植各类树木10000余株,对9个乡镇(街道)20个村庄进行了绿化;实施了村庄绿化、新农村片区绿化、主要路段树木补植补栽和修整等工程,极大方便了民生。

  “一园五基地”建设 真金白银来支持

  今年,霍州市以园区建设和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功能农业,坚持“结构调优、产业调强、品质调高、产品调特”目标,不断加快西张垣现代农业园区和干鲜果、规模养殖、小杂粮、中药材、文冠果的“一园五基地”建设。

  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脱贫致富一方百姓。该市以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核心,做足做好“文冠果”文章,把“小文冠果”做成了“大产业”。目前,利用生态扶贫和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投资170万,发展文冠果产业。利用小额扶贫信贷400万,发展文冠果,增加贫困户收入,目前霍州市已发展文冠果种植6000亩。以文冠果为龙头,从繁育、种植、科研、生产、销售一气呵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深入挖掘文冠果的药用、食用以及工业原料价值,新增加文冠果叶提取和油脂加工两条生产线,进一步提高了该市新型农业发展。

  西张垣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是霍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园区重点布局蔬菜种植、规模养殖、经济林栽植三大板块,并配套建设园区农技服务中心大楼、集约化育苗中心、后勤服务中心、产地批发市场、质量检测中心等设施。经济林栽植方面,投资1300万元,实施核桃林面积3200亩,按照“统一规划、连片栽植、形成规模”的总体要求,共栽植优质核桃10万余株。

  为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市在三教乡李涧村、杨节村投资104万元实施1600亩中药材,目前已完成800亩的种植任务,为提高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陶唐峪乡南泉村土猪养殖基地内,种猪欢快地吃着饲草;该基地采取“种养+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施线上经营,线下观光休闲,订单领养。目前完成投资80万元,建成猪舍50个,有力带动和推进了该市规模养殖业的发展。

  李曹镇、三教乡、陶唐峪乡等沿山乡镇小杂粮种植初具规模,三教乡新建的优质高产谷子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面积已达2万亩。署衙情小米负责人李新华高兴地说:“真没想到我家的小米能成为霍州特产,还上了第十届文化旅游月的农产品展览。”

  农民干劲足 共走富裕路

  丰收,让人喜悦:2018年,霍州市农作物产量8300.2万公斤,其中小麦产量3615.4万公斤,玉米产量4324.4万公斤,秋杂粮产量360.4万公斤。

  据统计, 2013年以来,该市共举办技术培训60场次,培训农民带头人3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5.37万份;组织现场观摩19次;农技、农机人员下乡指导2.57万人次。

  霍州三林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连续举办了3期轮训班,免费为职业农民提供技术和经营指导,为提高农民素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每年有上百万斤优质苹果销往全国大江南北,现已注册社员130户,遍及三教乡、李曹镇、陶唐峪乡等50多个村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正所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日子是一点点干出来的”。在砥砺奋进中,一幅农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愈加清晰。霍州“三农”工作硕果累累、枝繁叶茂,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壮美画卷在霍州大地徐徐展开。(王剑峰 晁琰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