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现在种麦全是机播,我带上种子交给农机手,再当当下手就能把麦种上。”10月4日,在霍州市辛置镇宋庄村田间,村民武富贵一边往地头运送种子和化肥,一边对记者说。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这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种植冬小麦最好的播种时期是每年农历秋分左右,不宜过早或过晚。按照往年的惯例,秋种时节,农民不仅要收获成熟的玉米,还要将来年的小麦接茬种上。由于今年9月下旬的连绵秋雨,当地的秋收播种推后了十几天,从传统播种意义上来讲,现在种植已经有些晚了,所以当地很多农民已经迫不及待地抢收,在保障秋收质量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较好的气候条件进行秋种,确保来年小麦产量增收。
趁着农机还没有来到地里的工夫,记者和武富贵拉起了家常。“今年我没有买带包装的成品种子,这些种子是去年产量高、颗粒饱满、成色好的小麦留下来的。”武富贵说,选种子要先把小麦种子倒进过滤筛后来回晃动,去除掺杂在麦种里的麦秸、小石子等杂物,然后根据种植地块大小进行称重,最后将筛选好的麦种和药剂均匀搅拌后进行处理,这样能起到杀虫的效果。
说话间,农机手武国红驾驶着拖拉机,开进了农田里。武国红一下车,就忙着清除播种机开沟器上的杂草和土块,调整好开沟器的行距和开沟覆土压轮的深浅后,武国红和武富贵合作把编织袋里的种子和化肥分别倒进播种机,嗡嗡作响的机器让麦田瞬间热闹了起来。
随着机器上的一排圆盘开沟器犁开地面,将土地整理得细软蓬松,达到利于播种的最佳状态,种子和化肥便被分层埋进了土壤。拉着播种机的大型拖拉机只开了5个来回,眼前十多亩农田的小麦播种与施肥工作便宣告完成,刚才还是杂草丛生的土地,转眼已经变成孕育希望的麦田。
武国红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过去种麦是撒播,一亩地要20余公斤种子,现在机播只用12公斤,省了一半种子钱,一亩地还能多收50公斤,如果温度适宜、天公作美的话,来年一定又是个丰收年。
“现在种庄稼都是机械化,购买农机政府还给补贴,不买农机,生产会落伍!”武国红深有感触地说:“种地还是要靠科技,有了这台播种施肥机,既能减轻劳作负担,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今明两天是这片麦区的最后播种期限,不忙咋行,干到天黑,我今天一天能播60亩地,科学种田让我这个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服了。”
中午时分,武国红来不及休息,开着拖拉机掉头后驶向马路对面地块开始播种小麦,此时,田野里又响起了轰轰隆隆的机器声……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