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霍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水污染防治的重要精神,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和突出环境问题整治工作,从实际出发,以治理水环境为核心,以修复水生态为目标,以防治水污染为抓手,全面打响了水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推进了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坚持高点站位,牢固树立治汾治水绿色理念。该市把汾河流域排污治理作为治水治汾的重中之重,紧抓不放,强力推进,先后制订出台了《霍州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郭庄泉域生态保护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多次召开汾河生态治理、汾河排污口整治、水环境治理、全面推进河长制等各类专题会议,研判措施,分解任务,明确责任,传导压力,切实提升了全市党员干部对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严格落实“河长制”,书记、市长任“总河长”,政府班子成员每人包联一条市内河流,主抓一个水污染治理项目,全面负责包联河流水环境治理工作;各乡镇、街道办和相关部门按照“属地责任、行业管理”的原则,大力开展巡河检查、项目推进、督查检查等工作;组建了47人的巡河员队伍,开展了常态化巡河监管,建立了“一竿子”插到底的责任机制,形成了“分级负责、部门联动、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极大地提升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实效。
坚持细查严审,科学制订治汾治水的整治方案。一是排查摸底全面覆盖。组织各乡镇、街道办和住建、水利、执法等部门以及全市47名巡河员对汾河及霍州境内6条支流进行彻底摸排,共排查出污水口578处,建立了工作台账和问题清单,明确了工业废水、矿井排水、生活污水、面源污染、河道垃圾等防治重点,真正做到了“底子清、数据实、目标准”。二是引智规划通盘考虑。全面落实科学治理、统筹发展的工作理念,将水环境治理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聘请太原市政工程勘察设计院专家团队深入现场,对该市流域面积较大的六条汾河支流的生活污水排污口治理进行统一规划,按照“分类防治、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把截污工程与景观打造相结合,把河道保洁与生态修复相结合,实现建一处工程、树一处景观、治一条河道、成一道风景,力争把境内的河流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带。三是严格审批杜绝污染。全面落实《环保法》和水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饮用水源地、郭庄泉域保护区、汾河水系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各类项目环评审批,在城市建设规划、公共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对地下水源和河道环境的影响,坚决杜绝新增污染源,实现了全市水环境的持续有效改善。
坚持项目攻坚,有力夯实治汾治水的基础支撑。一是抓源头控污。启动实施了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矿井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面源污染严格管控以及河道垃圾集中清理等工作,关停煤矿两座,取缔散乱污企业19家,规范61家畜牧养殖场排污,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排放。二是抓防洪截污。先后投资7.5亿元实施了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对竹河河道治理,进一步提升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投资两亿元实施了汾河城区段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朝阳污水处理厂二期、辛置南矿区污水处理厂和沿汾生活污水处理“9+1”等水环境治理工程,集中开展了“清河专项行动”,清理各类垃圾约33万方,取缔封堵沿汾排污口249处。特别是在汾河流域生态治理和朝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项目中,该市积极引入PPP项目建设模式,破解环保项目资金难题。截至目前,已建成投用大型污水处理厂两座、小型污水处理站9座、农村污水处理站两座,建设城乡污水收集管网99.5公里,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两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明年还将继续投资7000万元,在汾河及其支流规划建设污水处理站12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30座,铺设污水管网31公里,彻底解决汾河流域污水直排问题。三是抓生态保护。相继实施了汾河、南涧河生态修复、南涧河湿地公园和北岸景观大道、汾河沿线荒山绿化、人工湿地建设等工程。近三年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植树造林3.1万亩。2020年底前还将新增2000亩人工湿地,进一步保持水土、恢复植被、涵养水源,实现水环境保护各项指标的持续改善。
坚持常抓不懈,创新提升治汾治水的长效机制。一是管好水。建立了市乡村三级河长巡河制度,制定了《巡河员工作考核管理办法》和《河道巡查管理办法》,完善信息上报、案件处置、考核督查、激励奖惩、定期会商等相关工作制度,促进了河道巡查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防止了偷排乱倒、侵占河道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该市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站管理运营机制,引导企业、社会参与,探索“第三方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管理模式,推动水污染治理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二是保供水。投资5600万元,完成了霍东新区源头水源地供水工程,新增深井9眼,铺设供水管网40余公里,与白龙水源地共同形成了保障城乡居民饮水的“双保险”,也一举破除了长期以来制约霍东新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落地的瓶颈。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居民饮水条件,近三年,累计投入580万元,实施了涉及7乡镇12个村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惠及农村群众1万余人,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抓节水。不断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刚性约束,组织水利、住建、经信、环保、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严查私采、破坏、污染水资源行为,提高用水效率,杜绝非法开采,保障全市用水安全。2016年以来,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逐年下降,今年降幅达3.6%,切实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益。(陈鹏 张军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