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市传统古村落展现发展新优势

2018-11-12 15:55: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霍州市退沙办许村“两委”一班人充分挖掘丰富的旅游资源,争取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强力打造“晋南民俗民情体验园”旅游品牌,使传统的古村落展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许村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文化古村,全村耕地1500余亩,人口1986人,党员60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1万元。村内的朱家大院由明太祖朱元璋十六代后裔朱连科于清道光初年建造,是我国古代民居中一颗闪耀的民族瑰宝。

  建强战斗堡垒,强化党建引领。朱家大院是许村的“金饭碗”。为了把“金饭碗”变成兴村富民的“摇钱树”,许村党支部认真落实省市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决策部署,因势利导,科学谋划,确立了依托朱家大院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商贸服务、餐饮休闲、现代农业等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利用主题党日活动等平台,引领党员群众转观念、换脑子、探路子,组织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先后到河南郝堂村、陕西袁家村、党家村、长治振兴新村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解放思想观念,坚定发展信心。以农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实施本土优秀人才回归工程,从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致富点子多的“能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4名致富带头人进入“两委”班子,为发展壮大村级经济提供了优秀人才支撑。全面推行农村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10户-15户农户,通过党员“致富发家指导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安全维稳管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文明新风示范员、急难险重突击员”八大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申报项目,破解资金难题。打好乡村旅游开发这张牌,朱家大院的保护修缮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为克服开发旅游产业的资金难题,早在2010年起,许村“两委”班子就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支持,一趟趟下临汾、上太原、进北京,积极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许村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传统古村落,2015年被确定为国家财政扶持古村,争取到国家扶持资金320万元。随后,山西省也下拨美丽乡村建设扶持资金100万元,霍州市下拨财政资金200万元,各类扶持资金累计达到了610万元,为许村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用好扶持资金,旅游带动创收。在各级财政资金的全力保障和村集体的积极努力下,许村成立了文旅发展合作社,启动实施了总投资达1.5亿元的“晋南民俗民情体验园”精品旅游项目,其中:投资725万元完成了传统古村落保护修缮工程,主要是朱家大院各院落和朱家祠堂的墙体挖补、房顶瓦面修复、地面铺砖、木雕装饰等。投资367万元完成了环境污染防治工程,对村内“两街八路”进行了修建改造,古街道路面铺设了青石板,完善了街道供水、排水等配套设施。投资4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约17亩的绿色停车场。在此基础上,以民俗民情体验为特色,充分挖掘特色小吃、特色民俗,发展了3家生态养殖、2家特色农家餐馆,建立了具有浓郁地方传统特色的石磨坊、榨油坊、酿酒坊、织布坊、卤水豆腐坊、霍州面塑、茴香饼子店,逐步实现整体包装和开发。许村自古有“朱姓之源、贡果之乡”的美誉,许村产的“五月香桃”在明、清两代一直是皇宫青睐的贡品。为把“五月香桃”这一品牌做大做强,许村大力实施1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模化种植“五月香桃”,村集体统一提供技术,统一储存管理,村民合作种植,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蔡亮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