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吉县大力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采取生物、生态、化学及幼树保护等综合措施,抓住鼠害繁殖和危害高峰期这两个关键时期,最大限度降低鼠兔密度,提高防治效果。目前,该县投资5万元,主要对吉昌镇、东城乡、中垛乡3个乡镇1万亩林地进行了鼠害防治,通过对鼠兔等有害生物的防治,把有害生物的危害控制在最低损失线以下,做到鼠(兔)不成灾,保证林木的健康生长。
一是领导重视,落实责任。该县林业服务中心成立了技术领导组,实行包乡镇、包工程,建立承包责任制,做到防治地点明确,防治面积明确,奖惩兑现明确。二是广泛发动,群防群治。鼠兔食性杂,转移速度快、活动范围大、危害期长。该县大力宣传鼠兔害的危害性和加强防治工作的必要性,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连片防治、规模治理。重点退耕区,建立和完善幼林管护责任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加强技术指导,明确鼠兔害防治任务。其他造林地块按照“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原则,落实防治责任。在鼠兔害发生区,组织专业队伍进行鼠兔害防治的同时,加强对广大林农进行实用防治技术和安全用药知识培训,提高群众的防治水平。目前发放价值3万余元的杀鼠剂及价值5000多元的病虫害防治药物,并且发放美国白蛾疫情宣传画1000余张。三是对症下药,措施强硬。该县在鼠兔防治上,雇佣专业队20余人,主要采取投放杀鼠剂和安装人工地箭的方法,结合省配置的智能穿洞式鼢鼠扑杀器进行鼠害防治,投药防治做到布点均匀、投药量足。四是克服困难,效果明显。防治期间,该县森防站防治人员长期驻扎在山上,面对物资短缺、路途遥远、气候炎热的困境,他们依旧能克服重重困难,携带干粮,风餐露宿,跋山涉险,不辞艰辛,用心防治,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共同守卫着这一片绿色净土。 (刘京健 刘亚婷)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