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村德馆:农村文明育化的有效载体

2016-01-05 10:02: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个新课题。针对于此,吉县在近年来进行了系统的实践探索,他们因地制宜积极实施的村德馆文明教化工程,在农村干部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中,吉县推出了“一村一故事”微电影传递正能量,利用新媒体对乡土文化即时快传播,并组建文明礼仪教化会引领新风尚。这些举措既有内容上的创新,又有模式上的优化,在群众文明育化上形成了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大厦已初步建立。但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需要升华,需要有一个肃穆的场所,能让群众的灵魂在这里“栖息自净”,能通过这个场所把村里的“灵魂”表现出来、把核心价值元素弘扬开来、把群众的心凝聚起来,吉县把这个场所定名为“村德馆”。以留住乡愁、守望信仰为主旨的村德馆,正在发挥着“凝聚人心、启发自觉”的教化功效,正如一位参观者留言:“教化是最高境界的治理”。把群众的心凝聚起来,是农村治理现代化的必要功课,而村德馆这一平台,应是一种能推广的有效形式和可操作的现实路径。

  吉县太度村有一位名叫胡祖金的年逾九旬的老者,他在退休返乡后的三十年中义务做了两件事:一是对村民的普法教育,二是对村民的文明劝化。三十年来,这个村村民和睦,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怎样能把太度的好风尚传承下去?吉县宣传部门就以此为契机,在太度村试点,于2015年3月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村德馆,以图文展示、播放影音等形式全方位展示和讲述太度村的辉煌过往,阐释着太度的文化和精神。“根在太度”“记忆太度”“榜样太度”“文化太度”“规矩太度”,不大的空间内,5大块内容使一个村庄在众人面前立体呈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芦来柱,市十佳公益人物胡祖金……这些身边的榜样,使走进馆内的村民们都有一种特别的归属感。在太度村德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吉县对村德馆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制订了相关方案,决定利用3年至5年时间,在全县79个行政村创建村德村史馆,倡导文明新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村里精神活动场所,心中价值信仰高地”的良好氛围。

  在村德馆建设中,吉县坚持以人为本,引导、发动村民参与史实资料整理、影像图片拍摄等,真正把影响带动村民的道德力量展现出来。同时,该县坚持资源整合,利用农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村学校等已有房屋设施,不新征土地、新建住房;坚持分步推进,抓好示范点建设,成熟一个创建一个,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坚持多方筹资,采取县财政拨款,乡村自筹、包扶单位资助和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的办法,为村德村史馆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为了避免盲目和无序,不把村德馆搞成单纯的展览馆,该县从村德馆的资料筹集、整体设计、场馆建设、日常管理、组织运营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一是把专业力量和群众热情相结合。为了保障村德馆的质量,吉县县委宣传部抽调设计、文学、史志等专业人员组成课题组进行整体策划,通过招标筛选文化公司设计建设。同时,每个村都委托文化会的乡贤人士、关工委的老干部收集图片、资料,并召集群众进行座谈交流,让群众提建议、出点子、找线索,让群众焕发了热情。群众自发捐出的斗、升、石碾轮等基本消失的传统器具以及军功章、旧式结婚证等时代印记的证、章,使村德馆馆藏更加丰富。二是把村庄历史和村民道德相结合。在村德馆内容确定上,根据各村特色,做到挖掘村庄历史文化和展示现代道德风采并重,使村德馆既具备村史馆的功能,又具备善行义举榜的元素。三是把对外宣传和对内教育相结合。村德馆在具备对外形象展示的同时,对内教育凝聚,每个馆都从村民的角度、用群众的思维方式布局谋篇。四是把静态展示和活动体验相结合。村德馆建成后,不仅有一些村民自发瞻仰、沉思内省,而且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上,在村民大会、工程开工等村里大事前,在开学第一课、“六一”儿童节等儿童节日里,村文化会都会组织开展集体观摩、学习活动。五是把线上线下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优势,把村德馆的图片文字、影音资料、活动场景建成“网上村德馆”,在吉县政府网站、文明吉县、吉县文艺微信平台上同步展示,扩大传播半径,让远在他乡的吉县人也能望得见家乡、听得到乡音。

  吉县实施村德馆文明教化工程,在实践上探索文明教化的路径,在理论上求解农民教育的方法,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干部的认同、群众的呼应。通过建立村德村史馆,将村庄发展变迁的历史、崇德向善的风气等整理出来供村民学习体悟,让村民在家门口记住乡愁、守望信仰、净化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这就是吉县村德馆的生命力所在。(王彦章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