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天灾保民生
——吉县抗击雹灾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6月,往年的这个时节,吉县的果农们都是在忙碌和喜悦中度过的。忙着给苹果套袋,忙着管理果园,忙着畅想丰收后幸福日子的绵长……
然而,2016年的这个6月,一场天灾为这些仍沉浸在喜悦中的无辜果农们带来了“灭顶之灾”。
6月3日晚上9点,吉县柏山寺乡南耀村、黑秀村、白米村等6个村庄遭遇冰雹袭击。这个夜晚,这些村庄的果农们一夜无眠。
此时,这场灾难,不过才初露端倪。
6月4日下午3点,一场百年难遇的特大冰雹再次席卷了吉县柏山寺乡、吉昌镇、东城乡、中垛乡、壶口镇5个乡镇。
6月7日、8日、12日……
短短10天内连续5场雹灾,使得吉县这个以苹果为主导产业的贫困县饱受重创。
全县苹果园受灾面积总数达88597.5亩,其中绝收面积达39615.3亩,初步估算,雹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45亿元。
水到绝境是飞瀑,人到绝境是重生。面对萧条果园里一株株伤痕累累的果树,面对满脸愁苦甚至嚎啕大哭不愿再进果园的果农,吉县县委、县政府紧急部署、周密安排,将全县党员干部“两学一做”的大课堂搬进了田间地头,帮扶引导果农自救,引来八方支援,全县上下打响了一场“鏖战天灾保民生”的特殊战役。
政府输血 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6月4日一大早,吉县果业服务中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主任丁春刚接听电话后,迅速向分管农业的副县长白占奎作了汇报:昨晚9点,柏山寺乡突降冰雹,6个村子受灾严重。
白占奎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灾情后,一分钟也没敢耽搁,便带领县果业服务中心、县农委、县民政局、保险公司等相关部门赶赴灾区查看灾情,安抚受灾群众。
柏山寺乡黑秀村的果农们看到白占奎的身影,像孩子般嚎啕大哭起来,“完了,完了,这下可靠啥生活呀!”“老天爷这是不让人活了呀!”……此起彼伏的哭声、抱怨声,园内、树下抱着头、跺着脚的身影令随行的丁春刚恻然动容,虽然刚到现场他就将随身带着的《果树遭受雹灾后的管理技术措施》分发给了果农,但他心里清楚,此时的果农们最缺的不是这些具体技术措施,而是重建果园甚至家园的信心和干劲儿。
6月4日下午3点刚过,仍在柏山寺乡安抚、查灾的白占奎又接到了灾情汇报:就在同一时间,柏山寺乡、吉昌镇、东城乡、中垛乡、壶口镇5个乡镇又遭到了冰雹袭击,受灾程度更加严重。白占奎一行随即又赶赴其余乡镇查看灾情,当天晚上8点,从受灾乡镇查灾返回的白占奎又连夜召集各乡镇政府负责人和县果业服务中心、县民政局等部门负责人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灾后补救工作,会议一直持续至深夜10点。
雹灾的严重性以及这场天灾对果农信心的摧毁程度已远远超出想象。在前期查灾的基础上,吉县县委、县政府连连发力,果农们受到的鼓舞和信心,由此而生:
6月5日,县委书记郝忠祥,县委副书记、县长崔绍民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受灾各乡镇,现场部署自然灾害预防工作,尤其强调要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群众树立信心。
6月6日,吉县先后召开党政班子联席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出台扶持政策,由县财政拿出600万元,用于购买灾后果园管理物资,重灾区果园按每亩122元的标准,由果业服务中心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统一购买果树营养液和有机肥,发放给果农使用。同时,对于搭建预防冰雹防雹网的果农,县里也出台了两项扶持政策。对于果农自己搭建防雹网的,政府每亩补助500元;对于受灾果农搭建防雹网时需要贷款的,政府给予贴息一年的扶持。同时,火速组织各乡镇、各包村单位的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做好受灾群众的情绪安抚和稳定工作。目前,已有所有县直包村单位的包村工作队都进入受灾地区进行帮扶,增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生产的信心。
各乡镇和民政、农委、果业、保险等部门迅速组织力量深入受灾乡(镇)村逐户逐园核查雹灾情况,核准受灾果园面积、受灾程度等底数,及时上报灾情,尽快向投保果农进行保险理赔,帮助群众渡过难关。
6月8日,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刘予强深入吉县受灾果园查看灾情,要求及时拨付专项资金购买营养液和杀菌剂等救灾物资,加大技术指导力度,努力将受灾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
6月15日开始,由县财政出资600万元采购的1700余吨生物有机肥、农药等救灾物资已陆续向全县5个受灾乡镇的4万余亩重灾果园发放。由县果业服务中心作为实施单位,通过县政府采购中心对救灾物资进行招标采购,并邀请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现场监督,从15家企业中优选出5家承担此次救灾物资的供货任务。同时,县工商质监和农林委等执法部门全程参与,对每家企业的“三证”进行监督,对物资进行抽样、封存,确保把优质、高效的生物有机肥发放到果农手中。
为鼓励引导果农采取有效防雹措施,降低雹灾风险,县里制定了关于果园搭建防雹网的扶助办法,县财政奖励每亩果园500元,并协调信用联社为搭建防雹网的果农每亩贷款4000元,由县财政给予贴息1年的扶持。
在全面下发由该县果业中心、果树研究所编印的果树灾后管理技术措施的同时,果业中心组织200余名灾区果树“三新”带头人进行专题培训,指导果农做好受灾果树病虫害防治和树势恢复,最大程度降低受损率。
6月16日上午9时,就吉县此次发生的雹灾,国家减灾委、民政部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6月17日,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减灾中心工程师杨思全带领的查灾救灾工作组在吉县调研雹灾受灾情况,要求在进一步核实灾情的基础上,积极组织抓好生产自救工作,应对天气突变造成的冰雹损失。
第一时间安抚、第一时间查灾、第一时间拨款、第一时间发放……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全县上下处处呈现出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生动画面。抗击雹灾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成为全县深入践行“两学一做”的新课堂、主战场。
社会献血 八方支援共渡难关
雹灾骤临,风雨如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6月4日晚间和6月5日清晨,吉县遭受罕见冰雹袭击的消息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东方时空》《朝闻天下》等媒体传播到全国各地,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企业、全县各行各业纷纷慷慨解囊,助力吉县抗雹救灾。
在雹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于今年3月18日成立的吉县苹果产业发展协会便发出号召,倡导会员伸出援助之手,助力家乡父老共渡难关。6月8日上午,协会将由23名会员捐助的20500元现金全部用于采购叶面肥、杀菌剂、愈合剂、有机肥等受灾急需物资。将物资送到受灾果农手中后,协会一班人还现场帮助果农进行清园。协会会长杨朝辉告诉记者:“捐款当天,会员张雪焕去了外地,当天下午获知消息后,再三要求捐款算他一份儿。果农的难关就是我们全县的难关!”
6月8日,侯马市鸿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新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爱心企业联手,向该县受灾群众捐赠了价值10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
6月13日,侯马鸿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携手中垛购物平台专程深入中垛乡,开展赈灾献爱心物资捐赠活动。活动中,侯马鸿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又联合河北三优有机菌剂肥科技公司、山东佐田氏生物有限公司,向受灾果农捐助了价值20余万元的80吨化肥物资,帮助果农开展生产自救。
6月13日,山西澳坤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吉县分公司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受灾乡镇,实地查看了部分果园受灾情况后,为受灾果农捐赠了价值12600元的有机化肥,鼓励他们及时进行灾后施肥,加强果园管理,尽快恢复树势。
同时,该县下发了《中共吉县县委办公室、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的通知》,截至目前,全县各单位共捐款126650元。
记者们在吉县采访的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们对受灾群众的关切之情。近年来,吉县通过村村拍摄微电影、村村建立村德村史馆,以及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群众的觉悟普遍得到提高,面对灾情,人们大家纷纷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心。
人间有情,大爱无疆。来自全国各地、来自全县各行各业的温暖持续向受灾果农汇聚。原先忐忑无助的果农们内心深处,在强大精神支柱扶助下逐渐恢复起信心。
果农造血 恢复生产安家保园
远山含翠,密树浓荫。6月18日,记者一行驱车前往距离吉县县城20公里的柏山寺乡东石泉村。清晨的天空清澈如洗,微风扑面,似乎让人感觉到那场罕见雹灾骤临前不动声色的天气。不同寻常的是,沿途所经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残破套袋、被冰雹砸得面目全非后不得不丢弃的残缺苹果。
腰站村是东石泉村的一个自然村,地处东石泉村村北的一道山梁上,也是此次受灾程度最严重的村子之一。一进村子,10余个村民正在清理受灾的果园,看到记者大家都围拢了过来。近半个月前的那场冰雹在他们村持续下了20余分钟,当时的情景至今仍令他们心有余悸。
“那天的冰雹个头儿起码有这么大!”腰站村63岁的村民贺印章两手围拢在一起向记者比划着。“形状和大小就像腊月廿三祭灶王爷的‘糖瓜子’,不一样的是,‘糖瓜子’一圈儿是圆的,冰雹周围有棱角,你瞅瞅给这树枝上砍的这些口子……”6月4日下午3点那场雹灾发生之前,贺印章正站在梯子上给自家的苹果套袋,因为家里只有3亩果园,为了省钱,他把套袋的活儿全揽了下来。“我们村八十多岁的老人都说长那么大没见过这么大的雹子,我停在果园边儿上的摩托车仪表盘不仅让砸坏了,往回跑的路上,我这额头也让砸得流血了……”贺引章的额头上被砸出的伤口还未结痂,胳膊、腿上也有多处被冰雹砸中的伤痕。
据东石泉村村党支部书记袁建文介绍,该村共7200亩地,全部栽植了苹果,这次雹灾受灾面积达4900亩,按照去年的苹果市场价估算,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3000万元。
“这次雹灾对果树造成的伤害很大,你们都过来看看,像这样的侧枝,虽然伤口很多,但大家回去后先不要急着剪掉,今年冬天咱们先剪前面这一截儿……”同行的柏山寺乡果树站站长杨印江一边查看果园的受灾情况,一边就灾后的管理细节对现场的果农嘱咐着。早有闻讯赶来的村民围在他身边,七嘴八舌地咨询着。据杨印江介绍,雹灾过后的果园管理尤为关键,不仅要增施肥料,恢复树势,加强病虫害防治,还要及时清园,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来年的正常生产。
“人没伤着,现在也了解了灾后管理技术,最重要的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有这么多人在背后支持我们,心里踏实。”6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东城乡社堤村时,66岁的村民刘新柱一家人正在果园里进行清园、施肥。“近半个月来,各级政府又是送政策又是送技术,县果业协会也送来了许多物资,这些都增加了大家伙儿恢复生产的信心。”
尽最大努力引导果农重建信心,尽最大努力帮助果农减轻负担,尽最大努力挽救每一片果园,尽最大努力帮助果农恢复生产生活……“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老百姓能尽快从阴霾中走出来,恢复信心,恢复生产,早日脱贫!”作为分管农业多年的副县长,白占奎对目前受灾群众已经开始进行生产自救感到由衷的宽慰。
受灾最严重的腰站村一处果园里,原有的叶片已被冰雹打得残破不全。然而,就在雹灾过后的短短10余天里,果树侧枝上屡有新绿绽放。
新绿绽放处,是为家园。
记者 段碧蓉 杨琦 刘静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