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扬帆正当时
——“果花映秀探春吉州”活动助推全域旅游的思考
临汾新闻网讯 览壶口雄姿,展果乡风韵。5月15日,吉县为期一个月的“春华秋实”苹果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之“果花映秀探春吉州”活动圆满落幕。吉县的红色苹果、绿色生态、黄色瀑布“三色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旅游、文化、苹果、生态产业实现了深度融合。吉县用一次极具地域特色、富有文化理念的活动,把旅游文化模式和理念引入农村,引导群众参与旅游开发,增加农民收入,助推脱贫攻坚,让全县旅游的体系化、层次化更丰富,全域旅游的格局初步形成。
盘活全县旅游资源
一是突出全域旅游定位。吉县把活动纳入到“一大”(壶口文化旅游节)、“两小”(果花观赏、苹果采摘)、“两常态”(吉县黄河民俗文化演艺、全域乡村休闲度假)为主要内容的“春华秋实”苹果文化旅游系列活动的总体框架。这次赏花活动,是吉县全域旅游品牌拓展的一个开端,也是乡村旅游的一次练兵和布局,设定了活动的规模、客户群、品牌传播等目标,突出“打造‘三色品牌’,展示果乡风韵”活动宗旨,创新“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调控手段,实施“政府引导、协会运营、乡镇协同、市场运作”运作模式,达到最小的财政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协作,开放办活动,提高活动的性价比和目的。
二是突出龙头景点带动。壶口和人祖山是吉县的龙头景区,也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景点。壶口和人祖山正在分别打造5A级景区、4A级景区,实现了游客数量的连年攀升。但这两个景区游客驻留期较短,旅游的社会溢价作用发挥不明显,这是吉县近期以来着重解决的方面。吉县把“果花映秀探春吉州”活动作为推进全域旅游的方式,在壶口和人祖山景区推出门票优惠政策,增强了各旅行社组团到乡村旅游点的积极性,发挥了龙头景区对发展全县乡村旅游的带动作用,许多以赏花休闲为目的游客也成为两个景区的增量资源。
三是突出主导产业融合。苹果是吉县的主导产业,也是旅游的重要载体,吉县把苹果、文化、旅游三者深度融合,以苹果为活动的主题主线,赏果花、讲果经、传果情,以果为媒,文化在果园里演绎,论坛围绕苹果展开。苹果高峰论坛,国内顶级专家对营销端的精彩讲座,开阔了果农的眼界;苹果营销联谊,精心营造的氛围和暖人的颁奖词,深深拨动了与会果商的心弦,为果商深耕吉县苹果销售渠道平添了动力。
四是特色文化展示。这次活动在柏山寺西岭村、东城乡社堤村、吉昌镇上东村等果区,屯里镇太度休闲度假旅游区,壶口瀑布风景旅游区,人祖山风景旅游区同步开展。推出“乡村旅游、户外体验、经贸洽谈”三大活动板块,举办“开幕盛典、花海摄影、名家采风、团体有约、徒步健身、韵动吉州、美食大赛、苹果论坛、经贸洽谈”九大主题活动,展现了一幅壶口雄风、万亩花海、黄土风情等文化元素组成的恢弘画卷。在西岭村举办的开幕式上,本土编演的“黄河唢呐”“搬卷”“民歌对唱”与支持演出的市文化局群艺馆的“旗袍走秀”“田园舞蹈”等精彩节目给现场的上万名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东城垣10余名少年在果园表演了古筝、太极拳,无人机空中助阵更是抓住了摄影家镜头。上东村的民俗表演、戏曲演出,太度村的婚礼民俗、节目演艺,使整个活动高潮迭起。
放大旅游溢价效应
这是一次绩效明显的文化旅游活动。活动期间,全县4个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11.7万人次,营业收入共计120.8万元,参与经营受益的农村群众1800余人。壶口和人祖山景区共接待从乡村旅游点而来的旅行社、自驾和户外团队540个,增量游客16670人次,区域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太度村的徒步、自驾游不断升温,上东村成为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西岭村又利用旅游资源搞起了槐花节,常态化乡村旅游的目标初步显现。4月22日,人祖山景区迎来了2000余辆摩托车,3200余名摩托车户外运动爱好者的集聚联欢,不但火爆了人祖山景区,而且让县城、壶口的餐饮住宿受益匪浅。
这是一次组织有序的文化旅游活动,协作运转流畅。为了保证活动高效有序地开展,吉县结合景观基础、乡镇意愿和全县乡村旅游规划,对观赏景点、服务点布局、线路设计和时间节点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安排。对景区进行了功能定位,设计了开幕式领导活动线路、游客自驾团体一日游、二日游等10条线路。
同时,吉县成立活动领导组,整体活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宣传部门总体协调。协会主要负责活动运营,协调社会力量,如吉县苹果产业高峰论坛是由深圳华金现代农业服务集团出资协办,无人机空中作业就是由吉县益晖农资科技服务公司引进提供的12台无人机。
这是一次全媒参与的文化旅游活动,品牌形象彰显。设计了活动LOGO和二维码、制作了推介文案,在旅行社投放了广告,在商业网站、微信平台等网络媒体前期造势,塑造了县域主导产业和乡村旅游品牌。
活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等22家主流媒体参与采访,已刊发活动的新闻稿件138件,中央电视台进行了3次相关报道,网上点击量超过百万次。同时邀请了全国知名摄影家和作家共70人开展了“春华秋实”摄影比赛和“文坛体悟”名家采风活动,共收到摄影作品353幅,文学作品130余件。
还需开拓新的空间
一是应加大全域旅游规划。虽然吉县乡村旅游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是可行而且必要的。从县级层面讲,全县乡村旅游的总体规划还需要深入探讨、合理修编,明确各乡村旅游点的核心内容、游览主题、发展方向和客户定位。但从更大的区域范围来说,随着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运城各县均举办各类赏花活动,在同期,我市不少县份也举办类似活动,同质性竞争使各县赏花活动吸引外部客源的动力减弱。市旅游部门应加大规划,明确各县特色定位,统一打包对外宣传。
二是应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在吉县处于发展初期,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停车场短缺,道路周边交通引导标志不足、景区内标识牌不明显,观光游览点的卫生间布局少且不合理,水电路的配套还有待完善,餐饮的配套服务跟不上游客的需求,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旅客服务中心的建设不到位,接待大型团体的能力不足等等。乡村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还需要各级政府加力,把旅游景点的循环联接、服务设施的建设,作为重点项目,加大旅游设施投入,形成常态性的乡村旅游模式。
三是丰富乡村旅游内涵。依托苹果、生态优势,围绕“田园风光、绿色生态、农耕体验、休闲度假”做文章,打造“自然、绿色、健康、人文”的乡村旅游品牌。发展油用牡丹园、桃园,进行油菜、玫瑰、薰衣草等特色经济花卉种植,延长赏花摘果时间。通过景点的拓展引申,逐步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摄影采风基地、自驾徒步基地、休闲娱乐基地、体能拓展训练基地,增加特色文化演艺节目。
四是扶持乡村旅游主体。乡村旅游文化活动,还主要依靠县乡政府的强力推动,这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是十分必要的。但要长期运营和长久收益,还必须培育和扶持乡村旅游市场主体,要成立乡村旅游协会和旅游公司,鼓励农民参与,在启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
五是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全域旅游需要充分发挥旅游、文化、商务职能部门的作用。这些部门应成为协调推动乡村旅游的责任单位。节庆和文化活动的助推效应应进行先期评估,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注入。旅游、工会、人社、扶贫、职业教育等部门需要安排培训项目资金,组织乡村旅游点相关从业者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服务意识和接待水平。
王彦章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