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

2017-08-28 09:18: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初秋时节,吉县暑热仍盛,忙碌的扶贫队伍,奋战在村庄一线,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坚大决战中向贫困发起冲锋。

  吉县作为全省脱贫攻坚的“先锋”,要率先进入全国脱贫攻坚“第一方阵”,实现脱贫摘帽。

  开弓没有回头箭。对吉县来说,没有退路,唯一的出路就是杀出一条血路,率先摘帽,进入全国“第一阵”。

  对于吉县县委、县政府来说,脱贫攻坚是严肃的政治责任,是上级领导的信任,对全县11万干部群众来说,更是一次锤炼和考验。大家都明白,这场硬仗已到了“大决战、总冲锋”的重要关头,容不得半点懈怠,只有全县上下一条心,咬定目标不放松,才能打赢这场硬仗,率先交上“吉县答卷”。

  7月20日,吉县又一次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完成好省委书记骆惠宁对山西脱贫攻坚工作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的要求,力求在脱贫攻坚总攻开始的“尖峰时刻”,能够瞄准“堡垒”,有的放矢,各个击破,坚决打赢“吉县大决战”。

  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举。工作目标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

  省委副书记黄晓薇在吉县检查指导工作后,吉县迅速召开四套班子(扩大)会议,及时通报了黄晓薇在吉县的检查指导工作情况,传达了座谈会精神,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安排。会后,县包联领导、乡镇书记和驻村单位领导深入到包联的乡镇、村委进行调研,根据县里出台的《找问题、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查问题、解麻雀、剖原因、抓整改”为主要内容的“回头看”,拉出问题清单,针对每一项问题限时整改。

  在吉县,感受最强烈的是,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克最后堡垒阶段”的非常时期,吉县全县上下,既心往一起想、力往一起出、拧成一股绳,又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夯实责任。四套班子一齐上阵,和全县干部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吉县脱贫攻坚工作一大特色。县里出台了《吉县县级领导包乡联村抓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决定由县委常委担任包联乡镇脱贫攻坚“第一书记”,政府副县长担任工作队长,人大、政协成立县级脱贫攻坚督导组。

  县领导率先垂范,包乡、包村、包户,开展实地督导检查,每周下乡不少于两天。县委书记郝忠祥任吉昌镇“第一书记”,包扶村为兰村,他心系贫困户,每到包扶村,总是深入农户家中,嘘寒问暖,将帮扶对象的诉求作为包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县长崔绍民任中垛乡“第一书记”,包扶马连滩村。为保证帮扶对象的生活生产能够顺利,逐户询问筛查已经成为了他的工作日常,以确保帮扶任务的完成和包联责任的落实。县四套班子其他领导干部也都履职尽责,奋战在脱贫攻坚的前沿。

  吉县实行党政干部驻村帮扶工作机制,组织省、市、县134支驻村工作队、62名“第一书记”、134个包村单位和2000余名党员干部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因村施策、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包村干部“三支队伍”的作用,全县上下形成县、乡、村三级合力抓脱贫的良好局面。

  屯里镇太度村是个贫困村,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包村乡镇干部联同村干部一道,根据村情,抓住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把太度村打造成一个闻名全县的民俗村和美食体验地,让村里的贫困户在从事旅游业中有了稳定和可观的收入。

  壶口镇发挥壶口景区优势,组织建档立卡户126人在景区从事牵毛驴、照相、摆摊等工作,每年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同时,壶口镇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200余人,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制作布老虎、剪纸、挂包、编织等手工艺品,在景区进行销售,增加收入。

  为了更好地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吉县县委提出明确要求,“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每周保证五天四夜驻村帮扶。同时,为了方便工作,该县县委决定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成员党组织关系也转到包扶村。

  在吉县各村的建档立卡户家中的墙上,张贴的“帮扶责任人联系卡”格外显眼,上面清楚写着帮扶责任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和职责。不包村的机关党员干部每周至少两天在村里开展帮扶工作。

  县委宣传部包联着屯里镇窑渠村,驻村的工作队长和“第一书记”每天都扎在村里,发展产业,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脱贫解困出力献策。前些天,这个村遭受暴雨袭击,得知消息后,宣传部的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出现在窑渠村,帮助村民清理淤泥,走访慰问群众。

  柏山寺乡南耀、耀角、圪塔、黑秀、马泉头等几个村种植花椒2.6万亩、挂椒面积1.8万亩,长势特别好。当村里的贫困户为缺少摘花椒的劳动力而发愁时,包村的党员干部纷纷来到田间地头,帮助采摘花椒,解了燃眉之急。受到帮助的贫困户感激地说:“你们真是群众的贴心人啊!”

  圪塔村是个贫困村,种植着3500亩花椒,2000亩到了盛果期。包联的新闻网络中心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有些农户缺乏采摘花椒的劳动力,就给村里购买了6个花椒采摘机。该村的“第一书记”、包村乡镇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走到地头,帮助贫困户采摘花椒,提供销售信息,受到了群众好评。

  吉县近年多发雹灾,果农担心受到损失。为此,县里出台了防雹网搭建奖补方案,果农每搭建一亩果园补贴500元或搭建一亩果园由县里协调信用社给果农贷款4000元,县财政贴息一年。果业服务中心急果农所急,落实县里扶持政策,引导帮助果农搭建了1500亩防雹网;前些天,受高温气候的影响,吉县部分果园出现黑粘虫虫害,果业服务中心迅速确定防治方案,派出技术人员分赴乡村,给果农送去药物并传授防虫技术,使虫害及时得到控制。

  吉县道路运输管理局按照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村村通的要求,合理安排行车线路和运营车辆,开通运营线路20条,实现了79个行政村村村通客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

  在脱贫攻坚战中,吉县四套班子领导挨村挨户走访群众,督查工作落实;驻村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炕头,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困难和需求;科技干部手把手给农户传授技术、党员尽己所能帮扶联系的贫困户。壶口岸畔,11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与贫魔鏖战,大家有信心也有能力打赢这场战役。(陈健翔)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