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今年以来,吉县围绕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建立进入退出机制、能力提升机制、经费保险机制,提升综治网格化建设信息化、规范化水平,为基层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奠定牢固基础。
建立进入退出机制。用人是网格化管理的关键。该县结合当地实际,严明进入退出机制,确保选聘的人员能胜任工作。首先,县综治办制订详细的选聘招录方案,明确标准、程序、目标、要求等,通过考试、复试、考察等形式,择优选聘队伍。其次,对联格长、网格长制定具体量化的工作目标要求,根据上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处置时间的效率和效果纳入计分考评。与此同时,实行考核末位淘汰制,对连续三次考评末位的予以辞退。通过科学规范的考评建立激励机制,使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工作有目标。
建立能力提升机制。该县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逐步提高联格长、网格员甄别信息、处置事件的素质能力。对联格长采取以会代训、以干代训的形式培训,每月集中在县综治中心轮训一次;对网格员、志愿者每周以点评会的形式进行培训指导,对志愿者队伍即时专题培训,学中干,干中学。县综治中心每季度到乡(办)中心培训一次,确保基层综治队伍整体素质、业务水平和应急能力的提升。
建立经费保险机制。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需要解决经费保障问题。该县利用“政府兜底、部门众筹、社会补充”的模式,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促进网格员队伍稳定。县政府每年拿出40万元作为基础经费,专门用作网格队伍的工资补充和奖励。结合部门职能工作进网格的需求,该县将计生、食药、消防、住建、人社、交通、农业等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中,同时各部门拿出一定的经费以众筹的形式弥补网格员队伍经费的不足,解决制约网格员队伍稳定长期发展的问题。同时,该县通过国企、民企、社会团体等组织发挥他们服务社会的作用,使其成为经费保障体系的渠道之一。经费保险机制的建设,解决了网格员队伍的后顾之忧,确保了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