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忆吉县人祖山阻击战

2019-03-27 11:24: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保卫人祖山》电影剧照

抗战烈士纪念墙

  临汾新闻网讯 1938年3月18日,自太原失守后退据临汾的阎锡山,因日军尾追而至,又自临汾、经吉县欲渡过黄河赴陕西与敌周旋。为掩护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省政府、学校渡河,晋绥军66师206旅431团在人祖山与日军步骑炮联队5000余众激战两昼夜,以牺牲126名官兵的代价赢得胜利,完成了肩负的重任。

  这就是“人祖山阻击战”。但令人遗憾的是,它的历史背景及其伟大意义至今并不广为人知。

  有伟人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想,不论因为什么原因,任何历史都曾以真实的面目、真实的史实客观地存在过,也都留下了不可再造和不可磨灭的历史烙印。

  为什么第二战区会在1938年3月18日选择1742.4米高地部署这场战斗?其目的和意义何在?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疯狂地实施全面侵华战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险。1937年8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当时山西为了抗击日军、保卫太原,晋绥军、中央军、八路军联合作战,把忻口作为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在阎锡山、朱德、卫立煌的指挥下,忻口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歼灭日军逾万之众,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成为华北抗战中最为激烈的战役之一,是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成功范例。

  11月8日,太原失守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民族革命大学和抗日民众团体向晋南、晋东南、陕西等地实行战略转移。日军围追堵截,企图消灭第二战区,侵占黄河壶口,进而进犯西北,灭亡中国。

  1938年初,日军105师团开始进犯蒲县、隰县、大宁,妄图从吉县进军壶口,渡过黄河。当此局势紧张、形势严峻之时,共产党、八路军和全国人民包括第二战区晋绥军,以及山西流亡政府都看到了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战略意义。

  晋绥军66师206旅第431团从1937年10月就奉命负责护送山西省银行、铁路银行、盐业银行、垦业银行和禁烟督察处等重要机关向晋南转移。1938年2月奉命归制,参加战斗。3月初由大宁经马斗关村进入吉县境内青村,接受了第二战区部署的人祖山阻击战主力军的任务。这场战役就是要彻底粉碎日军企图侵占黄河壶口、进犯西北的战略目的,保卫西安,保卫西北后方的安全。主要阵地1742.4米高地,也就是人祖山主峰的人祖庙所在地,战地指挥所设在人祖庙内,主要战场在人祖庙左右两翼。旅长孙福麟、团长常存德和刘增效、朱大纯等高层干部研究部署作战,他们深知这场战役不仅直接关系到第二战区的存亡、国家领土与主权的问题,也关系到人祖山的存亡、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文化是否被侵犯的问题。他们深知这场战役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肩头使命重大、任务艰巨,他们随即动员参战官兵死守阵地,精忠报国,杀身成仁,坚决消灭侵略者,誓与阵地共存亡,大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民族气概。然而,必须客观地说,尽管战术布防严密,阵地居高临下、壁垒森严,上下官兵众志成城、斗志高昂,但敌众我寡,特别是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虎狼之师,官兵们还是忧心如焚,要打好打胜这场阻击战,必然会付出非常沉重、非常惨烈、非常悲壮的代价。

  3月18日下午4时,天空阴沉,雨雪交加。431团各营连排班全部进入阵地。团长带领营长、连长检查阵地工事,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了旅部作战命令。三营营长张炳文命令七连长牛保国率全连死守人祖庙西侧;五连长王纪勋率全连守卫人祖庙之东侧。是夜子时,照明弹、信号弹划破夜空,呼啸长天,日军的步骑炮联队5000余人从大宁经太古、龙王庙沟向人祖山发起了猛烈进攻。晋绥军同仇敌忾、浴血奋战,顷刻之间,硝烟滚滚,炮声、枪声、喊声、杀声响彻山谷。战斗进行了两个小时左右,突然一股日军从人祖庙偷袭,冲入七连阵地,短兵相接,开始肉搏,战斗进入了白热化程度。七连长牛保国带领全连战士冲出阵地,奋勇杀敌;五连长王纪勋闻讯组织救援,夹击日军。夜黑路滑,战斗十分艰苦,虽多次击退日军,但晋绥军也牺牲了不少战士。

  翌日凌晨,人祖山笼罩在硝烟和雾霭之中,日军像蚂蚁一样爬满了山坡。更残酷、更激烈的战斗又开始了。七连、五连阵地紧紧偎依着人祖庙,战事十分吃紧。全体官兵刺刀出鞘,子弹上膛,两位连长跳出战壕,攘背高呼:“消灭鬼子,保卫人祖山!”随即带领所有官兵冲向日军,整个山谷喊声震天。两位年轻的连长在搏击中相继牺牲。各连死守阵地,坚持酣战两个昼夜,终于彻底击退了日军,歼敌500余人。人祖山阻击战宣布告捷,而206旅126名官兵英灵将永远地守护着人祖山、人祖庙。

  1938年3月18日的同一天,共产党在隰县部署了午城战役,历时两天。八路军115师歼灭日军105师团精锐步骑联队1000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

  任何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终结都不是孤立的,它必然存在着各种与整体联系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原因。正如远古的柿子滩遗址与人祖山、人祖庙、人祖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必然联系,就第二战区部署的“人祖山阻击战”和共产党组织的“午城战役”而言,都发生在1938年的3月18日,都进行了两天战斗,进行的都是中华民族反侵略的民族战争。显而易见,两个战役都属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畴,都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都是不可忘怀的抗战历史。

  由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拍摄的电影《保卫人祖山》,以这场战役的历史史实为背景,为我们讲述了以曹保中、孙福麟为代表的中国军人和以曹文儒、玉琴为代表的吉州百姓,团结一心抗击日军侵略,保家卫国,誓死守护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故事。影片中吉州善良淳朴的百姓、平静美好的乡村生活、瑰丽壮美的人祖山自然风光、灿烂悠久的柿子滩古文化,随着日军的野蛮入侵,一切美好顷刻化为乌有。人物的情绪变化与发展被充分展现,中国军人誓死保卫民族魂的呐喊,以寡敌众、浴血奋战的惨烈,让影片的震撼力和感染力一触即发。幸福的个人生活、美丽的祖国河山、古老的民族文化,正是这三层意境和侵略战争的对照描写,烘托出了战争的残酷和罪恶,赋予了影片更深层的意义。《保卫人祖山》没有追求宏大主题,不制造奇观,也不靠娱乐戏谑,而是选择了一群小人物为讲述对象,通过对一系列亲切可敬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展现抗战时期民众真实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通过对历史的回望和思考带给观众长久的感动。

  2018年,《保卫人祖山》影片入围平壤国际电影节,以新的视角再现了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历史片段,同时反映了中日两国人民反战反侵略、爱好和平的思想和精神内涵。(郑中午 陈紫璇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