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四轮驱动”脱贫攻坚

2016-12-09 10:54:4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吉县统筹推动党建、党员、干部、人才“四个轮子”一齐转,全力推动脱贫攻坚。

  吉县文城乡午生村自从迎来“第一书记”王培军,村里修路、移民搬迁,办果园管理培训班、小广场添体育设施,50余户贫困户受了益。村里班子强了,村风好了,村容村貌整洁了。

  东城乡沟南村贫困户张敖森经营7亩果园,今年出产苹果1.5万公斤,正当他发愁卖不出去的时候,村干部冯益民主动上门帮他把苹果销售出去,让张敖森的苹果收入了4.6万元,一下子脱了贫。像这样,冯益民帮助本村和周边村50余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吉县是国定贫困县,有贫困村51个,贫困户6800余户,2017年要率先实现脱贫,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党建如何抓?“我们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从强班子、建机制、严考核等方面入手,把加强党的建设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使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党建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有力保障。”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小华说。

  中垛乡中垛村村民张忠德自去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为了群众能够集中安置,他把自家的3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土地让出来,先给村里群众集中盖房子。

  干部如何抓?在乡镇换届工作中,县里配强了脱贫任务重的乡镇领导班子。干部下乡包村,县直单位组成111个驻村工作队,包扶79个行政村。县文联包村干部刘旭山利用文艺特长,帮助所包的屯里镇太度村农民演出队编排节目,提高演出水平,成为这个“民俗旅游村”吸引旅游眼球的压轴节目。柏山寺乡耀角村柿子很有名,但每年都是烂在树上,县畜牧中心的包村干部贺勤娣、杨建东等人多方奔波、穿针引线,帮助耀角村柿农销售柿子。

  党员如何带?吉县县直单位2000多名党员干部对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经常进村入村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难题。农村党员则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作用。东城乡山头村农民党员辛世英有一手苹果管理的好技术,平均年收入20余万元,他帮助村里果农修剪果树、销售苹果,传授技术,带动全村160余户果农每年增收100余万元。

  人才如何用?该县通过建立档案、技术培训、树立榜样等措施,强化对1200余名乡土人才的管理,发挥这支队伍的特殊作用,对贫困户进行“面对面、手把手”帮扶。东城乡沟东村村民陈武忠有一手苹果管理好技术,他家的果园每亩地收入万元以上,被县委组织部确定为“乡土人才”。村民金建林在陈武忠的帮助指导下,靠苹果收入脱贫致富,还供出了一名大学生。陈武忠把科学种植技术传授给村里的20多户贫困户,并帮助贫困户销售苹果。“有陈武忠指导帮助,我再也不怕苹果树管理不好,也不愁苹果卖不出去。”柏东村村民金建林说。 (陈健翔 葛伟华 陈泽)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