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房产局定点帮扶神沟村 誓让山村换新颜

2016-12-14 10:15:27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翼城、襄汾、浮山3县毗邻锁钥之地,横亘连绵着一座远近闻名的“石姑娘山”。千百年间,石姑娘山被当地人视作守护神沟的一道天然屏障。袅袅炊烟阡陌田园,诗情画意“世外桃源”……这就是位于翼城县城西北隅20公里处的里砦镇神沟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神沟沟壑纵横独特罕见的地形地貌,却也令长期以来水源匮乏的神沟无法单凭一己之力真正走出贫困落后的历史“怪圈”。

  严重缺水只能靠天吃饭,百姓增收缺少产业支撑。交通闭塞的短板,“先天不足”的掣肘,向何处去的纠结……神沟脱贫,亟待助援。

  千里“帮扶”一线牵。去年8月,受市委下乡办委托,市房地产管理局正式接过帮扶神沟脱贫攻坚的交接棒。接手扶贫任务后,市房产局高度重视、严阵以待,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迅速成立以局班子为骨干力量的扶贫工作队,全方位多维度对神沟村帮扶工作进行通盘谋划,扶贫工作在第一时间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从一开始,扶贫工作队就坚持吃住在村,对村情进行深入细化的梳理研判,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意见,落实具体的帮扶措施,真正做到沉下来、融进去、领向前。

  建档立卡是实现神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第一步。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开会研究,制定详尽的走访计划,将帮扶村网格划分,分组分批由村党员干部和工作队逐户走访,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对贫困人口严格坚持“八不进”的国家扶贫标准。确保真正的贫困人口进档入卡,构建真实贫困人口信息系统,确定帮扶村贫困户由原来的132户减少为21户并予以公示。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后,扶贫工作队又多次在村里召开局委会研究扶贫工作,制定了具体帮扶计划和工作目标。

  毕其功于一役 终结靠天吃饭

  “神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和贫困村,帮扶工作任务并不轻松。”说话间,扶贫工作队副队长、市房地产管理局总工程师翟晓东神情严峻。多次走村入户实地走访后工作队发现,村里唯一的灌溉水源为老官庄村附近的一口水井,且只能覆盖水井附近的一小部分耕地。这就造成全村大部分耕地灌溉“靠天吃饭”的尴尬处境。一言以蔽之,解决吃水难是神沟村必须攻下的头一道难关。

  神沟缺水,众所皆知,打井取水成为工作队帮扶的重中之重。而水利部门“一村一井”工程的项目补贴可负担60%的工程费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神沟村新修水井的资金压力。

  然而,剩余的四成经费筹集起来也绝非易事。

  经测定,神沟村探定的灌溉水井造价约88万元,其中村自筹40%约35万元。由于神沟村集体经济薄弱,自筹部分就成了项目实施无法逾越的最大障碍。1月15日,扶贫工作队特邀翼城县水利局到村里与里砦镇领导及村干部现场办公,本着财政“政策倾斜一点、派出单位补偿一点、村里自筹负担一点”原则,最终争取到县水利局政策倾斜资金18万元,村自筹部分亦随之减少为17万元。

  为敦促工程尽早开工,市房产局又多次召开专项局务会,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硬是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5万元补贴村自筹部分。

  现如今,这一项目已顺利完工。“井深550米,每小时出水量达60余立方,可灌溉周边经济果林约500亩,直接间接为村民带来收入约400万元,为全村脱贫奠定坚实基础。”神沟村第一书记孙立炜不无自豪地说。

  “一对一”结对子 助力精准脱贫

  12月6日上午,记者在神沟村党支部会议室的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图上看到,全村21位贫困户的姓名、主要致贫原因、帮扶措施、计划脱贫时间均标注得一清二楚。最关键的是,在挂图的最后一栏,就是对各自贫困户实施一对一帮扶的责任人姓名。

  结对帮扶“一对一”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今年来,市房产局先后四次由局负责人带队,43名党员干部深入帮扶村现场实地“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

  最近一次是11月5日。秉持“吃饭AA制,认门结亲,一帮到底”的原则,大家以党支部为单位分成三个小组,对全村建档立卡的21户贫困户再一次逐家逐户进行实地走访。

  在贫困户家中,他们认真询问仔细倾听,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家庭收入和实际困难,并积极向帮扶对象宣传党的扶贫惠民政策,鼓励他们要树立信心鼓足干劲,主动响应党的扶贫政策,争取早日脱贫过上幸福生活。

  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全体干部职工对贫困户的思想、生活等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此同时,贫困户也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惟有洞悉明了群众内心的渴望诉求,才能有的放矢拿出行之有效的帮扶方案,党员干部和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的良性机制雏形初现。

  聚焦扶贫工程 滋养内生动力

  当日,记者沿神沟村中心街道徒步北上,地势渐渐隆起。出村走不多远,数排湛蓝色的太阳能电池板层层叠叠齐整伫立,构筑起神沟光伏发电站的“绿色”矩阵。在阳光的映照下,装机总容量达100千瓦的光伏电站更显壮观,气势不凡。“3月份就已并网发电,目前累计发电量已达到8万度。预计可为村集体带来约15万元的收益。”一旁的孙立炜向记者介绍说。

  自古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从去年开始,市房产局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神沟村的捐资助学活动。大家慷慨解囊奉献爱心,为村里金榜题名的10名大学生捐出善款5万余元。

  今年“六一”,市房产局又向神沟小学捐赠价值8000余元的图书、文具等学习用品,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报效国家。

  “我们开展教育扶贫的初衷,就是确保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在精神上也能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坚强意志,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本村,播撒希望,成就梦想。”翟晓东言辞恳切。

  “仰仗”神沟村海拔高、光照好这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翟晓东力邀山东烟台苹果高科技示范园负责人来神沟村多次实地考察,最终达成合作协议——初次流转土地180亩,每亩500元,直接给广大村民增收9万元;间接可为示范园打工和种植优质苹果树的果农增收20余万元。

  “精准扶贫不能靠一味给钱,不能让贫困户习惯‘等、靠、要’。只有真正打通神沟村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变输血为造血,才能把握脱贫攻坚的主动权。”孙立炜告诉记者,作为翼城县第一批启动的电商工作站之一,神沟村电商扶贫工作站现已正式运营。工作站采用线上展示,线上+线下销售的模式,低投入高效率全方位展销神沟村的苹果、玉米、红薯等绿色有机农副产品。进入10月以来,扶贫工作队多方联系我市爱心企业,精准衔接村里贫困户所销售的农副产品,累计为贫困户销售农副产品达6万余元。

  提及对市房产局扶贫工作队的印象时,神沟村老支书张全文由衷赞叹:“实话实说,这么大的帮扶力度真的超出我的想象。工作队扎根村里,把贫困户当成自己家人一样,多方奔走想方设法,为大家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他们真的很辛苦,很不容易,非常感谢!”

  登临石姑娘山山顶,“窑洞时代”的老神沟村恍若隔世;俯瞰万象更新的新神沟村,仿佛正昂首阔步信心百倍地走在脱贫攻坚的新征程上,步履豪迈一往无前,生机勃勃活力迸发。

  “石姑”应无恙,当惊神沟殊。 记者 王小庚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