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不但要将病残果进行深埋销毁,落叶、落枝、果树烂皮等也需要进行清理。”12月15日,在乡宁县枣岭乡岭上村,枣岭乡乡长樊艳萍和技术专家指导农户进行清园、深耕、施肥、涂白作业。
岭上村是枣岭乡的“东大门”,海拔在1000米左右,具有适合核桃生长的肥沃土壤和自然条件,出产的核桃皮薄仁丰口感好,绿色天然无污染,全村核桃种植现已发展到3492亩。有了技术专家的指导,种植户们对于种植核桃更有信心。
一位种植户告诉记者,原先他们种植核桃可以说根本不会,更不懂技术,在种植过程中,因受到技术、经验以及一些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找不到解决办法。“这个月专家已经是第6次来为大伙儿指导种植技术,每次专家来我们都能学到一些科学种植核桃的方法,帮助大家走出了种植误区,可以说种植户们得到了强有力的保障,有什么不会、不懂的直接问专家,很快就会得到解决。”该种植户说,有了技术保障,核桃产量上去了,收入也提高了。
枣岭乡位于乡宁县西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接吉县,南连河津,属黄土残垣沟壑区。枣岭乡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农业立地条件相对较好,近年来,乡党委、乡政府坚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实施“特色产业带动”战略,坚持“三服务一带动”,大力发展苹果、花椒、核桃等林果业,初步形成了“谭坪苹果、沿黄花椒、枣岭核桃”的产业格局,全乡栽植苹果20000余亩,花椒30000余亩,核桃13000余亩,仅苹果、花椒两项为全乡人均纯收入贡献就达到了5800余元。同时,鼓励扶持栽植油用牡丹、富硒紫梨、玉露香梨等发展潜力大的新兴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电子商务,整合销售平台,着力构建结构更趋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脱贫攻坚进入快车道。
樊艳萍介绍,枣岭乡一直采用的是“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进来”就是聘请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常年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实地培训指导,推广新技术,传授新技能,培养“本土专家”,重点攻克一系列关键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的管理水平和实际生产技能,使每个农民都成为“农业科技明白人”。“走出去”也就是定期组织农民到山东、陕西、河南、甘肃和我省的临猗县、万荣县、吉县、隰县等地考察学习,开拓视野,学习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特色产业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同时,枣岭乡还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以此来推动特色 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该乡不断健全农业市场信息采集体系,培育自己的市场信息员队伍,通过微信、广播、网络平台等渠道,及时把农业市场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户及时了解到市场行情,降低市场风险。不但为农户提供市场信息,该乡还适时组织采摘观光、乡村旅游等丰富的文化宣传活动,让外面的客商更多地了解枣岭乡的农业特色产业,把枣岭乡的优质农产品推向外面的广大市场,使广大农民真正能增产增收。
强化示范带动是助推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据了解,今年以来,枣岭乡大力开展经济林管护工作,乡党政班子成员、村“两委”主干,全部挂牌建设了经济林示范园,岭上村400亩的核桃示范园就是乡长樊艳萍挂牌建设的。
“示范园是大伙儿看得见、摸得着的标杆,示范户是农户 问得着、留得住的‘乡土专家’,建立经济林示范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广大群众真正看到农业新技术的效果,避免了说教式技术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创新发展。”樊艳萍说,枣岭乡采取“党员干部帮扶、示范园区引领、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农户带头、辐射带动周边”的五位一体示范联动模式,促进科学管理技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实施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干部包联“示范园”的制度。
目前,枣岭乡共建立“经济林示范园”3410.5亩,示范户650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归根结底是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该乡不断加大加强技术指导,为全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积累经验、树立典型,有效带动了全乡特色产业整体提质增效,更为该乡实现“率先脱贫,全面小康”奠定了产业基础。
记者 田志华
责任编辑:实习生卫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