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摘掉国家级贫困县“老帽子”
——永和县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永和县地处吕梁山脉南端、我市西北边缘,是革命老区、省界边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状况呈现出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等特点。
面对脱贫工作任务重、压力大的严峻形势,永和县建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23支省市工作队、103支县直驻村工作队、78名“第一书记”全部参与脱贫攻坚的工作机制,重点实施了旅游、电商、生态、农业产业等10项脱贫措施,全县上下聚人心、同谋划、齐发力,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硬仗”来打,坚决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老帽子”。
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贫困户端上“金饭碗”
乾坤湾、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东征纪念馆……永和县已具备打造全国一流旅游品牌的巨大潜力,但同时,旅游资源丰富的沿黄河四个乡镇的贫困人口占全县贫困人口的80%。
旅游兴,则贫困减。近年来,永和县坚定实施“文化引领、旅游兴县”战略,把文化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以推进。2016年,该县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在阁底、打石腰两个乡镇大力发展农家乐,完成78户136孔窑洞的改造,助村民脱贫致富。
在阁底乡东征村的主街旁,记者看到很多农家小院都被改造一新,漂亮的木制门楼挂着火红的灯笼;低矮的院墙全用石头砌成,一个个镂空的石制“咸丰元宝”装饰着墙壁,寄托着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望。院子地面用毛青石铺就,既干净整洁,又显得古朴大方。村民冯培凤全家六口人,20多亩土地,地不算少,收入却少的可怜。“种庄稼完全靠天吃饭,好的时候一年收入5000多元,不好时也就2000元。”冯培凤一边带记者参观了他家新改造后的窑洞,一边说,“咱们真是赶上好政策啦。每孔窑补贴2万元,村民不用出钱,都是政府管。里面卫生间、电视、电暖气、免费wifi一应俱全。旅游收入村集体留一小部分,其余全归自己。我们小院已经营业了,一孔窑能收入3000多元。”
公路交通不发达,发展乡村旅游便无从谈起。2016年,围绕旅游公路建设,永和县实施了交口至阁底段旅游路升级改造、东征至阴德河、西后峪至奇奇里旅游公路拓宽改造。市直工作队也为永和的腾飞添砖加瓦,先后投入、引进各类资金共计2584万元。开工建设了高家疙瘩至奇奇里村的旅游三级公路,完成了奇奇里村至景区道路建设;修建奇奇里景区至黄河滩的步行道及部分景区配套设施;打通奇奇里景区至阴德河古村落的2.8公里沿黄栈道。正在实施的桑壁镇侯家庄、护国村两个村的旅游开发,也标志着乡村旅游的“序幕”已徐徐拉开。
打造电商平台,红枣、核桃有了新出路
电商扶贫是贫困地区县域发展的又一次重要机遇,也是检验贫困地区发展能力的又一个“赛马场”。近年来,永和县紧抓战略机遇,建立县级电子商务运营中心,成立网店40多家、电商公司15家,县域电商服务覆盖率达20%。
在永和县小微企业孵化基地,记者看到仓库里堆放了大量装满货物的纸箱、塑料箱,货架上摆放着花椒、南瓜片等本地土特产。白宝宏是永和县电商运营中心负责人,他说:“就最近这三天,红枣销出去1035箱,这不,一个内蒙的客人刚刚下了单子,我得赶快给他发货……我相信永和红枣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很多外地人品尝之后,都说好吃。销路不畅,是咱们的宣传没跟上、路子没找对,网络销售就是一个很有效的渠道。”
距运营中心不远处,还有一家电商平台——乐村淘,平台负责人药爱民说:“2016年,我们在贫困户中收购了十万斤核桃、五万斤红枣。我们还要和永和县宝鑫家庭农场、永和美特好红枣加工厂联合行动,继续开展精准扶贫,为贫困户分忧解难。”
生态、农业、光伏发电,多管齐下产生了大效益
2016年,永和县投资477万元,完成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栽植核桃经济林8686亩。投资140万元,完成了河浍里、刘家圪崂、阴德河红枣科技示范园建设。投资202万元,完成新乡坝滩联治项目,平田整地285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调查摸底已完成,与农户达成意愿的有11.8万亩,涉及贫困户2684户、7223口人。吸纳129名贫困户作为护林员,每户年均收入6500元。
加大科技投入,为农业扶贫插上“腾飞的翅膀”。该县继续与省农科院的“院县合作”,实施“科技富民1155”工程,在每个乡镇建设一处千亩以上的经济林科技管护示范园区,每个村委建设一处100亩的精品管护示范基地,每位专家包联5户农户,每位本地“土专家”联系5户农户。建立6个红枣科技管护示范基地,面积达到1.2万亩,完成了10万株核桃的高接换优。通过连续三年的科学管护,红枣霉烂问题得到有效控制,2016年红枣挂果率比2015年增长20%,产量2000万公斤;核桃挂果面积12万亩,产量250万公斤;苹果挂果面积1万亩,产量600万公斤。通过农业产业扶贫,预计可带动1800名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户均增收6000元。
光伏扶贫是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和贫困户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2016年,永和县规划建设13个共1750千瓦地面光伏电站,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完成后,每年收益175万元,可确保13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稳定破零。特别是省烟草驻村工作队在该县南庄乡刘家圪崂村组织实施的21个3000瓦光伏电站,采取“帮扶单位+承建公司+贫困户”的筹资方式进行建设,项目建成后,前6年贫困户年收益为1500元,6年后,贫困户年收益将达到4500元,可连续受益25年。
在易地搬迁扶贫方面,该县采取“县城+中心村”的安置方式,结合棚户区改造、建设移民新区、商品房开发、解决库存建房等方式,实施易地搬迁。2016年,采取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分散安置人均补助2万元;集中安置人均补助2.5万元,配套基础设施户均补助2.1万元。
在金融扶贫方面,每年保证5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作为风险补偿金注入合作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按照8倍以上放大办理“富民贷”“强农贷”。2016年为能人大户、合作社268户发放贷款872万元,为260个贫困户发放贴息贷款1979万元,共计贴息141万元。
永和县虽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但是,永和县六万多人,人心思干、人心思上、人心思进,精神不贫困;想干事、想成事、想干成大事的劲头不会减。全县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市脱贫攻坚的各项目标任务,咬定目标、精准发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第一硬仗”。
记者 陈华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