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用爱托起幸福明天

2018-02-09 09:02: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自受组织委派下乡驻村以来,汾西县财政局派驻佃坪乡东峪村工作队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职履责,用爱托起了东峪村未来发展的希望。

  东峪村位于佃坪乡西部,距汾西县城30公里,下辖东峪、南岭、赵庄、辛庄四个自然村,共224户,696口人,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57户198人,生产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差。

  面对贫困落后的现状,工作队主动与东峪村包村干部及村支“两委”座谈,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走访了解掌握情况,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奉献作为。

  抓宣传教育 提升村民综合素质

  通过调查走访,工作队认为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矛盾是要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为此,他们先从村支“两委”带头人抓起,健全了党组织“三会一课”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按时定期召开党支部各类会议,亲自撰写党课发言材料,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讲党课,宣讲党的政策。同时,他们经常深入贫困户拉家常,向群众讲解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教育引导群众从不想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增强主动脱贫奔小康的行动自觉。

  化矛盾纠纷 营造和谐团结氛围

  团结向上、文明和谐,是农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和家庭内部关系,是农村矛盾纠纷的多发点。工作队针对干部群众反映的情况和走访发现了解到的矛头倾向,因人因事施策,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讲道理,将群众对村干部的积怨成见、邻里亲友之间的矛盾意见及时发现、化解。赵庄村一位村民因对前任村干部心存不满,多次与现任村干部争吵,扬言要到市、县上访告状,工作队了解情况后,多次到这位村民家中走访,通过其本人及其亲属做工作,用真心和爱心将党的政策和温暖送到其家里,消除了其心中的不满和怨气。财政局驻村工作队队员常说,他们都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和农民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东峪村,他们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村民,经常帮着劈柴、提水、扫院子、剥核桃,力所能尽地为群众办一些好事。虽然都是举手之劳,但是却通过这些实际小事赢得了农民群众的信赖。

  解重点难题 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工作队到村后,村民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便是东峪村委下辖的赵庄、辛庄和南岭村的道路出行难问题,由于这三个自然村的通村道路没有硬化,天晴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只要一下雨村里人根本无法出行,给这三个村的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多方奔走、积极争取,终于使赵庄、东峪通村公路硬化项目得到县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并于去年9月份开始实施,2017年10月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该道路的硬化改造大大提升了赵庄、辛庄两村村民的幸福指数,推进了全县脱贫攻坚进程。

  补发展短板 推进全村脱贫致富

  面对东峪村贫困落后的现状,工作队暗下决心,一定要充分利用中央和省、市、县的有关扶贫政策,尽己所能,配合村支“两委”,从自己的工作职能出发,认真履职尽责,打好脱贫攻坚战,帮助东峪村早日脱贫奔小康。他们一是全力支持东峪村教育发展,在去年帮助东峪村建起教室,解决东峪村小学教学无教室问题的基础上,今年,积极通过佃坪乡教办向县教育局申请,完善了东峪村教学点的教学设施配套,保证了学生搬入新教室正常上课。二是全力做好了南岭村易地扶贫整体搬迁。这项工作的完成,将实现南岭村44户146口人的整体搬迁。目前,该工程主体已竣工,进入室内装修和附属设施建设阶段,明年可望搬迁入住。三是完成了村级100kw光伏电站建设,2017年6月底已并网发电,可带动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同时,还积极开展就业能力技能培训,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大力扶持中药材和小杂粮种植提高农民收入;着力涵养农业产业,立足“一村一品一主体”项目建设,积极争取项目早日立项实施,成为东峪村脱贫致富的稳固基础。

  用责任去担当,用爱心去奉献。汾西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牢记使命,努力克服工作存在的多种困难因素,脚踏实地,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以“晨星理荒秽,戴月荷锄归”和“5+2”“白+黑”精神继续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他们将与全县人民并肩托起贫困村人民的美好明天。(闫华龙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