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予强在山西代表团分组审议时发言
“污染防治打不胜、打不赢,转型就没有基础”
3月6日上午,山西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临汾市市长刘予强就防治污染问题作了首个发言。
“临汾作为资源型经济地区,长期受自然地理条件、产业结构的限制,生态环境脆弱,攀越转型的高山、迈过环保的长坎,是我们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
他一开始便提到,要着力破解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切实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提到环保问题,山西临汾是个重点地区。
2017年1月,因临汾市大气质量恶化严重,原环保部约谈了刘予强,当时刘予强曾说,他接受约谈的感觉是“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一年半后的2018年8月,针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造假问题,生态环境部联合山西省政府对临汾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约谈,刘予强表态,“诚恳接受约谈,将痛定思痛,汲取教训,深刻反思,狠抓整改,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刘予强对环境的重视可以从手机上看出来,去年4月,有媒体报道,这位正厅级官员的手机里装有5个环境监测APP,他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机、查看临汾空气质量。
“污染防治打不胜、打不赢,转型就没有基础”
在这次的分组审议中,刘予强说,“高质量”发展要打好“三个战役”,第一个便是打好防治污染攻坚战。
他说,要优化产业布局,通过科学方式优化临汾现有产业布局。
“因为长期以来临汾70%人口和工业集聚在区域内,排污总量大。必须对临汾工业围城进行一些调整。”
刘予强说,要调结构,同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结构的调整、交通结构的调整和用地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交通能源等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
在他看来,用环保倒逼转型,用转型推进环保,是有机统一的,“对于临汾来讲,污染防治这项工作抓不好、打不胜、打不赢的话,转型就没有基础。”
据悉,就在3月4日,临汾市召开了2019年生态环境治理攻坚大会,临汾市委书记岳普煜在会上提到,生态环境是临汾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举全市之力连续攻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生态文明理念还没有完全确立、环保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监管执法还不够严格等问题。
“重点实施焦化、钢铁、煤炭转型三年行动计划”
“对临汾来讲,重点要解决好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刘予强说,在产业布局的规划上,要科学规划、腾笼换鸟。
他说,让传统产业长高,推动新兴产业长大,重点实施焦化、钢铁、煤炭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扶持引导培育一批新的优势前沿产业,目前已经对传统产业做出了规划并付诸于行动。
“比如临汾现在有十几个钢厂,18个高炉,16个短炉。计划经过升级改造约束在6到7个高炉,如果把高炉建成以后,可以降低污染,同时也可以保证临汾现有的钢铁产量。”
提到煤炭企业时,刘予强说,临汾的煤还有成长做大的空间,主要是用先进技术新的模式推动。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