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闫璟) 全省开展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为主题的“冬季行动”以来,全市上下闻风而动、立说立行,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冬季行动”,干事创业的大潮激荡着平阳大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把抓好“冬季行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强化“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工作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领导带头,推进以上率下。我市坚持把领导带头贯穿于“冬季行动”始终,深入开展“双学”,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市委先后四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冬季行动”工作;副省长、市委书记罗清宇多次深入项目工程一线指导推进“冬季行动”;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县(市、区)、部门工作汇报,研究部署推进措施;市四套班子成员深入包联县(市、区)、包联企业和包联项目,加强督导检查,解决具体问题;各县(市、区)、市直部门“一把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形成了以上率下、层层示范的生动局面。
建立工作台账,责任落实到人。为把“冬季行动”抓细抓实,我市把“冬季行动”内容细化为20个大项、60个小项,并建立项目化工作台账,梳理出了542项具体任务,每一项都明确了责任单位、负责领导和完成时限。同时,开展了“争先锋、做表率、促发展”活动,建立了干部业绩考核台账,用纪实的方法,掌握领导干部在“冬季行动”中的现实表现,确保“冬季行动”扎实开展。
突出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在“冬季行动”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工作落实。针对经济下行的问题,建立了合署办公制度,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日报告、日监测、日督促,确保目标任务落实。针对项目落地的问题,市政府下发了《全力做好“冬季行动”重点项目落地工作的通知》,共确定106项、5000万元以上重点落地项目,采取了一整套具体的推进办法。目前,已有96项落地,总投资323亿元。针对项目大起底,对前期工作无法落实的项目进行清理出库;对符合批复要求的项目,加大手续办理力度,建立了“133”审批模式,即,一个总台受理,固定资产并联审批、重点项目绿色通道、企业注册一条龙“三个链条”,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三化”审批,解决了互为前置、互相推诿等问题,减少了中间环节、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针对项目推进问题,“冬季行动”期间,我市机场快速通道、涝洰河建设生态工程等73项总投资558亿元的重点工程不间歇施工。特别是市区鼓楼南北街拓宽改造等17项城建改造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加快,目前已有奥体中心体育馆、临汾学院搬迁、4座立交桥、2条城市道路、2个污水处理厂等10项工程开工建设。
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工作落实。通过开展“冬季行动”,我市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行政效能得到很大提高,“起早贪黑、埋头苦干、只争朝夕、奋力拼搏”已经蔚然成风,积极进取、狠抓落实的热情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干部群众心齐、气顺、劲足,各项工作都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一是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压紧压实“两个责任”。特别是结合“三严三实”学习教育,认真部署巡视整改“回头看”工作,深入开展以“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为主题的“纪律教育年”活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二是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增长。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形势总体平稳,159户停产半停产企业有98户复工复产,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各项指标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三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029项省市重点工程顺利推进,一季度,我市重点项目“六位一体”指标均居全省前茅,其中,签约排全省第一,储备、落地、开工、投产等4项指标均排全省第二;建设排全省第四。四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了当年投资100亿元的100个工业转型调产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2.5亿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重点推进陶寺遗址保护利用。目前,陶寺遗址博物馆选址、项目建议书编制等工作已完成。五是“三个突破”推进有力。一季度,全市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2087亿元,同比增长7.5%;贷款余额1106亿元,同比增长13.4%,存贷比53%,较去年同期增加2.7%。通过“过桥资金”、银企对接,为企业落实贷款26.57亿元。着力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我市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1.3%。六是“三农”、脱贫攻坚、环保、安全等工作全面加强,教育、卫生、社保等民生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通过扎实开展“冬季行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狠抓落实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工作上的“冬闲”、“冬休”、“冬眠”和作风上庸懒散拖的问题。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如火如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心系民生惠及百姓,幸福指数节节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平阳大地上的“冬季行动”正在生根、开花。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