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伯益的传说

2017-07-05 22:54:3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上古尧帝时期有一名重臣叫伯益。伯益,姓赢名益,又名柏翳、大费。他的祖母是颛顼帝的孙女,叫女修,生下伯益的父亲叫大业。母亲是黄帝部族的女儿,叫女华。伯益曾经给尧帝凿井取水,取得成功后得到尧帝的重用。后来又辅佐大禹治水立了大功,被舜帝表彰,赐其一副旌旗飘带,并把本部族一女子赐予伯益为妻。而后舜帝又封他为虞官,为舜帝驯养牲畜、管理山河泽川。伯益任劳任怨,励精图治,使牲畜兴旺,山河林湖都得到有效开发,舜帝十分满意,封给他土地,赐他姓赢。其封地即在今襄汾县伯虞村。

    伯虞村是伯益的封地、故里,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在村东古驿道旁边,原有一块明代石碑,上书“虞名臣伯益故里”。村东城门楼上镶有一石额匾,上书“古伯围”,意思是古代伯益居住的地方。据《太平县志》记载:伯虞村原来叫伯益村,清康熙年间太平县知县吴轸,忌讳圣贤的名讳改为伯皇村。道光年间,又根据舜帝说过“汝作朕虞”改为伯虞村。伯虞村原有伯益庙,十分雄伟,大殿内供奉着伯益神雕塑像。殿门上悬挂一块额匾,上书“虞衡佐圣”,是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南逃西安,路经伯虞村拜谒伯虞墓,触景生情亲手题赠,可惜历年来都被毁坏殆尽。

    伯虞村紧邻丁村,对丁村文化也有一定的补充作用。伯益文化与陶寺文化一脉相承,关系密切,是陶寺文化的拓展和补充。

    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