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伞秧歌

2016-05-31 10:17: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花伞秧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它起源于我国古老的祭祀活动。清朝初年,由陕北逃荒难民带入隰县集中在城南乡的柴家村。表演形式主要有扭、唱、吹奏三个方面,特点是扭时不唱,唱时不扭,扭唱交替进行。

  花伞秧歌参与人数少则百八十人,多则二三百人,表演时在花伞的带领下,演、唱、吹、奏各自施展自己的才能。

  花伞秧歌语言腔调以方言为基础。唱词一般为四句一首,大致分为七字句,十字句,不管采用哪种格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立意深刻,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结尾巧妙。

  花伞秧歌有20多种舞蹈场子,即:《蒜辫子》《蛇盘九颗蛋》《五角星》《卷席筒》《十二莲灯城套城》《五大洲》《里四外八》《枣核儿乱开花》等;有10多种曲牌,即:切草帽》《订娃娃》《秧歌曲》《绣金匾》《过河》《学习雷锋好榜样》等;还有《找顶缸》《兰花花》《切蒜苔》《卖饺子》《拜新年》《夫妻识字》《对花》等40多种演唱曲调和表演形式。

  据《临汾非遗名录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