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万景而胜之——广胜寺

2017-01-11 10:44: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我曾领略过静海倾波的恣意汪洋,也曾沉醉于秀川林涛的博然浩气,这些我所涉足过的地方,不单单只在我的相机里留存下来无数的回忆,更在我的脑海里占据一隅之地,可我今天想说的,不是这些一眼望去便让人感到震撼的景色,我今天只想说一说我的家乡的瑰宝——广胜寺。

  广胜寺位处霍山脚下,是一座年代久远、可以追溯到东汉年间的寺庙。其实最初,它的名字叫俱庐舍寺,又名阿育王塔院,直到唐朝,才更名为广胜寺,延续至今。据说,还存有着佛骨舍利。

  广胜寺在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各种景点之中并不算大。她只是简单的分上下两寺,还有一座水神庙而已。可是,她也不小,她容纳了当地一千多年来无数代僧人佛人信徒无边的信仰,容纳了当地百姓们一辈辈虔诚的祈福,山脚下的霍泉,从古至今灌溉着附近二十多万亩的土地,如母亲甘甜的乳汁,无私哺育着她的儿女。

  在她的上寺之中,有飞虹塔、弥陀殿、大雄宝殿、天中天殿、观音殿、地藏殿及厢房、廊庑等建筑。其中最惹人为之瞩目的,便是那坐落于山门内正中方的飞虹琉璃塔。它是目前全国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琉璃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山西应县木塔、河南嵩岳寺塔、云南大理三塔齐名,是我国的四大名塔之一。我们耳熟能详的83版的《西游记》中,《扫塔辨奇冤》一集,唐僧扫塔的场景正是取自于该处。飞虹塔共有十三层,高47.31米,呈八角形,层层有塔檐。塔身由青砖搭砌而成,外层皆由黄、绿、蓝三色琉璃所装饰,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制作手法精美绝伦,颜色鲜艳亮丽,甚为美景。再配以檐下青斑渐隐的风铃,在微风徐来之时,铃声悦耳,瞩目于该塔之上,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下寺由山门、前殿、后殿、垛殿等建筑组成。历史悠久,后殿中所塑的三世佛及文殊、普贤二位菩萨,都是元代作品。具有历史审美价值,对于佛家之人而言,更有一种无可比拟的情感。殿内四壁皆有手法细腻却妙不可言的壁画,可惜的是在1928年被盗出国,被存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但寺内的镇塔之宝——《金版大藏经》,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寺庙的僧人与八路军军人,合力保存了下来,谱写了一曲伟大的赞歌。他们的光辉事迹,已载入史册,为后人所传颂。

  在广胜寺,每日的清晨时分,日露山头,此时的寺庙安静而又祥和。居住在这里的当地人经常会在这个时候,单独或者结伴,伴着寺庙里庄严浑厚的钟声,登上山顶,强健筋骨,呼吸新鲜空气。远眺后山的绿意,近观飞虹塔的壮观,陶冶情操,有益心脾。我也经常会在困惑乏闷之时,来寺中漫无目的地行走,呼吸寺中独有的气息,看看慈祥的僧人念经打坐。或者闲坐后山的山亭之中,聆听风吹林涛,看寺中香炉青烟袅袅,愁郁顿消,心平气和。这或许就是精神上的最好食粮了。

  其实寺庙中每日除了来游玩的旅客,还有那些虔诚的居士信徒。随着心意布施一些善缘,擦拭桌椅,清扫院台,略施善款,让古寺充满了宁静平和的氛围。

  明月移过古柏的枝头,白纱般的光辉铺满整个古寺。塔内的香烛在僧人的照看下依然在摇曳中吐露着光芒,将微弱的光亮洒向四周,越过了门槛,终于与塔外的灯泡所发出的亮光交叠在了一起。古朴与现代,在这一刻交织,却又分外得和谐。

  此刻,寺内僧人身着青色或臧黄色的佛袍,盘坐于佛像之前,阵阵诵经之声漫过院墙,漫向寂静的后山深处,漫向山脚的繁华都市。这一幕幕场景在每日的晨钟暮鼓之中,不断重复上演,而这一切,已逾千年。

  我想,随着时间的挪移,广胜寺里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只会越来越旧,塔里的木板所散发出的香烛味道也会愈加浓厚,地上青砖的裂纹又渐深几许,正是这一切,才正是让广胜寺更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的价值。她甚少经过现代工艺所加工过的古香古色的建筑,以及她未曾让这个时代浮躁的人心所侵蚀的风情万种,在我的心里,也同样占据着一席之地,犹如一朵洁白的雪莲,盛开在我的内心深处,时刻安抚着我在这个钢筋水泥、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里疲惫的心和迷失的眼。也总会让我骄傲地想,广胜寺所在的地方,是我的家乡。王宇飞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