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鼓楼

2010-04-12 16:2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鼓楼原名谯楼,该楼以独特的古代建筑风格而著称,为明代建筑艺术的精萃。 《霍州志》载:“鼓楼供奉文昌帝君、财神爷于其上。”因此,鼓楼又称“文昌阁”。因年代久远,又无实证,楼上的钟、鼓已无法查考。

清乾隆七年(1742),州民曾捐资对鼓楼予以补修,并增设围栏,装饰龛阁、金柱等。这是鼓楼历史上第一次维修工程,在阁楼一层回廊内现存乾隆七年(1742)的《补修谯楼碑记》。解放以来,对鼓楼进行了整体重修与彩绘。 鼓楼建筑为三重檐十字歇山式阁楼,八卦琉璃罩顶。总面积225平方米,通高22米。底座基用青石、砖砌而成,十字拱洞贯穿南北东西。

拱洞东楣书“对霍”,言东迎霍山之意;南楣书“迎熏”,意谓迎接南方的熏风;西楣书“镇汾”,言鼓楼威镇汾河泛滥之意;北楣书“拱辰”,语出自《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供之”。意谓执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 楼的二、三层为木构制作,布局精巧,风格独特,整体造型雄伟壮观,典雅别致。四面各悬挂贴金大字匾额一块,东书:护国安民;西写:览秀西河;南匾:辅元开化;北刻:保障冀北。匾额环周祥龙瑞云,镂刻剔透。门面上雕有各种花卉、鸟兽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与四周精雕细刻的木制回廊和花卉图案形成了一组精美的艺术珍品,达到了“虽由人造,宛自天开”的意境。 楼的屋面的修造采用琉璃筒瓦覆盖,三角形滴水,在戗脊头分别制置二十八宿琉璃造像和三彩琉璃脊兽,工艺精湛,形象生动。各层檐角起翘,加以檐下斗拱重叠,宛如云朵簇拥,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每个翼角、仔角梁上装有龙头套兽,下部悬挂风铃,风吹铃动,其声清脆悦耳。登楼眺望,水光山色,城周景致,一览无余。

来源:临汾市政府门户网

 

  【责任编辑: 贾亮】

责任编辑:临汾新闻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