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州署大堂传来“提示音”

2021-08-27 09:49: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尊敬的游客,请允许我进行消防安全提示:首先,现在进入的是文物古建筑场所,所有参观及工作人员禁止在本场所内使用明火、禁止吸烟。其次,大家可以翻看自己手中的导览图,导览图的背面标注有本场所安全出口的具体位置,如遇紧急情况,请大家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正确、快速、有序地疏散、自救。最后,我场所均在醒目位置、重点部位设置了报警按钮、消防器材,如遇火灾,请正确使用,确保安全。”

  近日,记者探访霍州署,感受这处消防设施设备武装到“牙齿”的古建筑群。

  近年来,在霍州市消防救援大队的指导下,霍州署博物馆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为全市旅游景点、文物建筑在消防安全工作方面提供了“硬参考”。

  进入霍州署景区,尚未来得及游览,一阵消防安全提示音“先声夺人”,已经给游客们打上了“预防针”。

  “在游客进入霍州署游览前,均会进行消防安全提示,提示本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提示本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的位置、提示本场所消防设施及器材所在位置。”霍州市消防救援大队工作人员介绍,把关键的消防信息以强制方式告知给游客,是景区对游客的一种安全提示,更是一种消防警告。

  走进景区,徒步甬道,驻足大堂,绕过庄严肃穆的建筑群,看到几个活灵活现的蜡人塑像正在“商议案情”,不知不觉中,有一种穿越的感觉。所到之处,一组组摆在明面的消防器具,一盏盏挂在高处的监控摄像头,一台台闪着亮光的烟雾报警器,这些消防设施,提醒着游客不要“入戏太深”。

  “为了确保建筑消防安全,霍州署配置各类消防设施、器材:其中配备4公斤干粉灭火器93具,35公斤干粉灭火器4具,室外地下消火栓28个,300立方米消防水池一座及2台消火栓泵。同时,还采用‘互联网+火灾防控’新模式,利用先进技防技术,投资500余万元搭建了智能型独立烟感报警系统及图像可视化报警系统,在重点场所及部位设置烟感报警器51个,报警按钮51个,可视对讲器51个,监控器141个,24小时值班控制中心一个。”霍州署博物馆负责人表示,一旦安装场所发生火灾,烟气浓度达到报警值,探测器将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在场人员;同时,通过多种网络传输方式,与互联网+系统连接,向智慧消防云平台发送报警信息,实现警情信息的秒级响应,控制中心值班人员电脑屏幕及相关管理员手机APP客户端会同步收到报警信息及短信提醒,确保在火灾发生时,探测器能够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处置火灾。

  为贯彻落实《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十项规定》,实现“灭小灭早”的应急响应要求,霍州署还设置了由6人组成的微型消防站,建立健全了岗前培训、队伍管理、防火巡查、值守联动、考核评价等管理制度。按照微型消防站“有人员、有装备、有战斗力”的三有要求,霍州署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配置灭火防护服、逃生面具、消防水带、消防水枪各六套,还有消防火钩、消防水桶、消防铁锹、消防斧等器材装备。

  “为了真正实现‘灭小灭早’,霍州署微型消防站与香江广场微型消防站、鼓楼地下商业街微型消防站定期开展联勤联动联训,做到一家有火情发生,三站同步动作的迅速响应。”霍州市消防救援大队负责人说,霍州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好消防工作,既是文物保护需要,也是对游客的负责,接下来,他们将定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锻炼出一支靠得住、用得上的消防救援队伍,全力保护好这处文物古迹。

  记者 杨全 孙哲峰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