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泽:应急人化身“全能手”

2022-01-30 10:31:1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去年秋天,安泽县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沁河水位迅猛上涨,河道内洪水冲击着堤坝,严重危及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防汛抗洪、救灾减灾的“战斗”中,安泽县应急救援大队始终挺身在前、冲锋在前。

  汛情发生之前,该大队召开紧急会议,科学研判,精心谋划,安排部署防汛各项工作,全体指战员24小时值班待命。随着洪水渐涨,防汛进入关键阶段,为防止河水漫过河堤,涌入县城,他们紧急撤离群众161户259人,组织150名队员前往县城神南桥头冒雨填装30000余袋沙袋加固堤坝。

  他们不怕风险,在寒风暴雨中不断清理积水;他们抢险冲锋,连续作业,沙袋上抱团的小憩是最大的慰藉;他们连续数日泡在水里,没有一人有怨言,温暖的橙色构成沁河沿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用责任和坚守筑起了坚实的保护墙。

  汛情过后,该大队认真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应急管理局党委的安排部署,积极投身到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救灾减灾一线高高飘扬。

  他们迅速组织人员对道路、桥梁进行清淤作业,出动人员650余人、车辆70台次,对该县马壁镇郎寨村高峪桥、高峪村、冀氏镇王村、二中北居民区、荀子文化园、和川镇沁河庄村的道路、桥梁和低洼地带进行清淤、排水,为交通畅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洪灾过后,农村大量洪水倒灌田地,给农民秋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农民无法下地收粮,只能站在田地边干着急。该大队出动车辆、人员赶赴现场,对冀氏镇半道村内300亩玉米地开展洪水排泄工作。

  在排涝现场,他们撸起袖子,有的架设水泵,有的铺设水带,尽管天气寒冷、满身泥泞,但他们顾不上休息,忍受着疲惫,抓紧时间,埋头苦干。尽管队员们穿了两双袜子,套着雨鞋,但是冰凉的水和淤泥带来的寒气从脚底不断涌向全身,他们进到地里才半个小时就无法让人忍受,队员们个个脚上都带了伤。面对没有办法取巧的任务,他们只能一点一点干,一点一点把洪水排出。经过12个昼夜的连续奋战,全队出动人员475人次、车辆80台次,为玉米地排涝47520立方米,为百姓秋收减少了极大麻烦和困难。

  作为专业的应急救援人员,防汛救灾、抢险救援等都算是对口工作,可在这一次的灾后重建工作中,他们硬是当了一次“泥瓦匠”。救灾工作告一段落后,该大队积极响应省、市、县等各级会议部署要求,积极投入到灾后农房修缮重建工作中。灾后农房修缮重建,说白了就是盖房子,可这支队伍,擅长森林灭火、防汛救灾、应急救援,唯独在盖房子上显得有些棘手。但是他们始终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就是全能手”,在接到任务后,迅速安排部署,分工明确,到了农房重建一线,能干什么活就干什么活,就这样,在全县各个灾后农房修缮重建现场,穿着橙色应急救援服的小伙子们,搬砖和泥、清理垃圾、抬木料、搭三脚架,干得虽然都是粗活,却给人手短缺的工程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劳动力”,为全县灾后受损农房重建工作贡献了“应急”力量。

  在整个防汛救灾减灾工作中,安泽县应急救援大队自始至终顾不得寒冷、顾不得疲劳、顾不得休息、顾不得饥饿、顾不得回家,表现出不畏困难、不畏艰险的英勇气概,在全县防汛救灾工作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 杨全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