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三镇建设”促进转型跨越

2012-12-27 09:00:1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为我们在乡镇基层工作的同志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以来,作为赵康镇党委书记,我与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刻剖析镇情、广泛征求意见,努力寻求全镇转型跨越发展之策,经过重新审视,科学定位,进一步完善了建设“现代农业强镇、和谐文明新镇、文化旅游名镇”的发展思路。

“三镇建设”的目标与路径

面对转型跨越发展的艰巨任务,我们要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立足镇情、锐意改革、勇于争先,以新理念、新举措、新作风,打造“三大品牌”,推进“三镇建设”。

一是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把培育农业特色经济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继续做大做强三樱椒这一农业支柱产业,大力推广新型杂交品种“朝天椒王”,达到抗病、丰产、优质,在无公害种植的基础上,向绿色、有机目标迈进。同时,引进辣椒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獭兔、牛、羊、鸡、鹅等生态养殖业和小杂粮、食用菌、中药材、节水莲菜、陆地蔬菜以及新品种苹果、核桃、干鲜果等种植业的发展力度,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加快禹门口东扩二期工程进度和汾阳岭沿线四村土地整理项目,夯实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基础;加快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步伐,打造华北一流的集购销、精选、烘干、包装、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市场和农副产品集散地。

二是打造生态人文品牌。继续实施造林绿化工程和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对道路两旁、荒山荒沟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对村内街道和公共设施进行硬化、美化、亮化,修建文体广场、文化书屋、文化活动中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建立信访接待中心,配备村级调解员,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使村民的纠纷有人调解、合理的诉求有处伸张。坚持不懈抓地好安全工作,确保全镇安全稳定,打造宜居宜业、政通人和的和谐文明新镇。

三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我镇文化文物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晋文化、宗教文化、忠义文化三个方面。要将三种文化相互融合,以古晋文化作支撑,赵氏孤儿轶事为主线,普净寺、汾阴洞宗教文化聚人脉,抓住全县文化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难得机遇,全力办好明年三月初三的赵氏孤儿忠义文化戏曲艺术节,打响“忠义文化”旅游品牌,使赵康古镇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旅游业进一步繁荣,进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一)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农业强镇建设稳健向前。一是推进三樱椒发展,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改进种植方式,大面积推广无公害种植,提高产业规模和产品质量;赵康辣椒成功申报国家级地理标志,开工建设以销售三樱椒为主的大型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全力打造三樱椒现代产业园区,为把赵康三樱椒打造为省级、国家级知名品牌不懈努力。二是推进新型种植业发展,群众致富另辟新径。先后引进小杂粮、节水莲菜和中药材等经济农作物。小杂粮、中药材在赵豹、焦村等村大面积种植,建成南柴村200亩“丁村白莲”示范种植园区和扬威村100余亩林药间作示范基地,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尧禾粮食专业合作社被表彰为全国先进。三是推进生态养殖业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支持重盛养牛专业合作社发展,存栏达到400余头;建设以北王为中心的獭兔养殖小区5个,年出栏达到4万余只;全镇以牛、羊、猪、鸡、鹅、兔为主的生态养殖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情系百姓,关注民生,和谐文明新镇建设相得益彰。新农村建设方面,按照“二十字”目标要求,全面开展“四化、四改、六个一”工程,稳步实施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镇农家书屋、农村便民连锁店、文化活动场所、街巷硬化实现了全覆盖;修建“丰盈—北王—焦村”通村路、“东汾阳—小赵”新农村循环线、“南王—赵雄”民生路、“史威—扬威—晋城”便民路,全镇硬化街道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00余盏,新建文体休闲广场9个,解决剩余5个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全镇各类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实施主要通道、生态园林村、丘陵地区经济林及机关事业单位造林绿化工程,全镇年均绿化覆盖率提高2%以上;对辖区内“三路两线一循环,30个村庄和机关”的环境卫生划区落实,村村建有垃圾场,每村配备保洁员,实行统一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有效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打造了生态环境这张“名片”,并于2012年被评为省级“生态文明乡镇”。文明村镇建设方面,全面开展“爱我赵康·树我形象·建我家园”活动,积极引导广大群众“讲文明语、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和谐文明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小赵、北王两个村获得市级和谐文明村称号。信访稳定工作上,坚持“五宜、五不宜”工作方法,即“宜小不宜大,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宜下不宜上,宜解不宜结”。成立镇信访接待中心,实行综治、矛排、司法、信访“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为30个村配备了人民调解员,由镇政府为每名调解员每月发放100元工作补助,各村每月开展一次矛盾排查,认真接待群众来访,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将各类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初始阶段,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厚积薄发,依托优势,文化旅游名镇建设阔步前行。建成“临夏线—汾阴洞”、“临夏线—普净寺”旅游专线,修建普净寺、汾阴洞庙前广场、赵盾忠义文化广场、北柴文化休闲广场和汾阴洞门牌楼;配合有关部门完成“赵氏孤儿传说”和“赵雄花腔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仿古砖雕、石雕、仿古木建筑、仿古家具、青铜器等文化产业得到的快速发展;成立“襄汾县三晋文化研究会赵康分会”,下设古晋、旅游、书画、商贾、技艺、群众六大文化协会,确定机构成员及分工,广泛吸收专家、学者入会,研究相关课题,创作众多精彩纷呈的文化作品,为全镇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赵康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是一个编织梦想的地方。建设“现代农业强镇、和谐文明新镇、文化旅游名镇”的发展任务,是我们党政一班人集思广益的定位,是我镇转型跨越发展的阶梯,我们将奋力前行,不辱使命,为我县“转型跨越迈大步,进军中部百强县”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王世红)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