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春风溢山乡——大宁县纪委工作纪实

2013-07-18 08:43: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从政不忘百姓、掌权不忘廉政、做事不忘公平、为民不忘自重”、“公仆铭胸、常闻警钟、清廉舒坦、敬业从容……”我们走进大宁县的大街小巷、机关乡镇,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廉政教育宣传画、一条条发人深思的廉政格言警句、一处处醒目的廉政广告牌如清风扑面,让人耳目一新。

近年来,大宁县纪委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林果富民、工业强县”三大战略目标,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扎实工作,努力创新,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一个党风正、民心顺、为官清、事业兴的良好工作格局,促进了县域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构筑“防火墙” 编织“护廉网”

抓廉政、防腐败,教育至关重要,监督也必不可少。几年来,大宁县纪委对全县20个扩内需项目、49个重点工程进度、14所校舍安全工程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保障了资金安全、工程安全落地和人员安全,确保民生工程真正惠及于民。同时,严肃查处了10余起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起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在服务主导产业方面,对全县37个县直单位帮扶蔬菜大棚建设和6个乡镇苹果栽植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效能监察,纪委干部每天早上8点就起身,中午在乡镇匆匆吃完午饭就开始工作,一直要忙到天黑,严格检查工程质量,在全县6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都留下了他们深深的脚印。

2011年,省政府对低收入农户实施冬季取暖用煤补贴政策,但是,在发放冬季取暖煤时,存在一些问题,大宁县纪委及时派出督查组对全县6个乡镇低供煤的质量、运费和发放等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监督,保证每一个农户都能按时足量地领取低供煤。农户贺新民说:“今年给我家发的供暖煤质量好,斤数也足够,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这真是雪中送炭暖人心。”

在政风行风评议中,大宁县纪委一班人在街头设立宣传月咨询台,身披彩带,发放资料,解答各类问题,和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同时,选聘了22名政风行风监督员,加强对各参评单位政风行风建设的监督。深入开展了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六进”活动,突出“尊廉崇廉”宣传,组织领导干部家属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等活动,得到了上级党委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年来,大宁县纪委通过多种方式,严厉制止领导干部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和借机敛财行为。每年都要在县城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向前走,抵制大操大办十二岁生日”系列活动,通过一次宣誓、一个签名、一封倡议书、一张手抄报、一次主题班会,达到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在全县开展了以治庸提能力、治懒增效率、治散聚人心为重点的机关纪律作风集中整治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包联乡镇,驻村蹲点,全县98个行政事业单位抽调力量深入帮扶村,他们下乡背包、进田弯腰、吃饭交票,送科技、送资金、送项目、送文化,与帮扶村、帮扶户结对子。干部的作风由过去“群众找”向“主动帮”转变,受到了百姓们的普遍欢迎和赞誉。

润物细无声 真情惠民生

大宁县纪委监察局一班人始终把关爱民生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自2011年开展“查、帮、促”活动以来,他们拿出真心、带着感情,奔波在基层一线,送政策、明思路,解难题、办实事,促发展、帮民富,共走访基层群众500余人次,帮助办实事30余件,帮助排查矛盾纠纷10起,化解10起。拉近了党群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干群之间的关系,在农村基层一线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大宁县人大代表、70多岁的单侯梅老人说:“纪委干部两次来我家,还给了我200元慰问金,我对他们的印象是工作扎实、办事牢靠。他们关心支持阿龙村委给老百姓办的6件实事我全部享受到了,尤其是医疗保险补偿款全部由村集体掏了,60岁以上的老年人领到每月200元的养老金,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双手欢迎。”

单侯梅所在的阿龙村由于多年来遗留问题多、村委班子不团结、村级财务公开不及时等,引起群众积怨,信访不断。2011年6月1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焦宏文来到该村暗访,通过调查走访群众,了解到现任村支部书记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群众基础较好,但在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没有及时和群众沟通,造成不良影响。6月28日,他又带领农廉室、信访室负责人及三多乡负责人召集群众开会,听取了村支书的工作汇报,让村民进行评议,根据其违纪情节,决定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要求他通过为村民办实事来树立威信,体现一个当家人的价值。为了帮扶促进阿龙村工作的整体推进,县纪委决定派驻工作组把阿龙村作为全县开展“查、帮、促”活动示范点,通过与党员干部、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对群众关注的人畜饮水、井子沟土地承包等七个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制定了具体的帮扶计划。针对阿龙村群众信访反映突出的问题,要求村委针对性的整改,达到让群众心里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的目的。

开展查、帮、促活动,不仅解决了多年的遗留问题,化解了矛盾纠纷,而且使该村道路硬化了、自来水进户了,休闲文化广场修葺一新,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费用由村委来承担,井子沟承包地纠纷问题、粮食直补、村集体资产分配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村里60岁以上老人已领到养老金,村民们说:“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真是沾了县纪委的光了。”

2011年3月,大宁县纪委监察局扶贫驻点被确定为昕水镇石城村,他们以促进包扶村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成立了以纪委书记焦宏文为组长的包村扶贫工作领导组,制订包扶方案,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与群众促膝谈心,了解社情民意,宣讲方针政策,解决实际困难,共谋致富之策。以前的石城村被“用水难”困扰多年,县纪委包村工作组立即协调资金12万元加固维修东沟人字闸及灌溉渠道、打水井一眼,解决了村东70亩地的浇水问题。同时,购回流动水泵一台用于抗旱救灾。村里的水渠原来全是村民自己开挖的土水渠,浇地时跑水漏水现象频发,他们又协调投资20多万元,新修防渗渠道1500米,又可解决150亩地的浇水问题。石城村在通电后安装了一台变压器,但因村民人口多,用电量大,负荷太重,导致人们家中连电视都不能看,村民叫苦不迭。2011年,县纪委及时协调,县供电公司对石城村特事特办,增加了一台变压器,使人们彻底告别了“用电难”的历史。村委会主任马华龙高兴地说:“纪委的扶贫工作组每次下乡连我们一顿饭都不吃,不是开会就是调研,帮我们制订村里的长远规划,想方设法地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村干部都在他们身上学习到新的工作方法和好的工作作风,纪委的领导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爱洒山乡间,真情惠民生。大宁县纪委包村近三年来,石城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幅富裕和谐的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建设铁队伍 塑造新形象

大宁县纪委以文明和谐创建为载体,以打造“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纪检队伍为目标,建立了与乡镇纪委书记、县直纪检组长工作通报会、述职述廉和考核奖惩等制度,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做到一切公务行为均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了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管理机制。

在队伍建设中,大宁县纪委积极倡导“日读千字、周写一文、月看一书、年学一技”活动,结合集中学习、工作例会、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有力地促进了履职能力的提升。同时,以创建市级和谐文明单位为契机,新成立了机关妇委会、工会等组织,开展以“修身、勤学、敬业、自律”为内容的素质提升活动,开展“书记点题学、科室选题学”活动,努力实现电脑应用、汽车驾驶、全员办案全覆盖,提升了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今年在委局机关新提拔了4名科级干部,在县直机关新配备了3名纪检组长,使全县纪检监察队伍焕发了生机,充满了活力,机关上下呈现出人心思进、人心思上、人心思干的局面。

为了改善办公条件,先后投入50多万元资金,新建了视频会议室,添置了两部办公用车,购回打印机、计算机、摄像机等办公用品20多件,购置500多本图书,改善了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坚持定期检查、互查和评比,加强日常清洁卫生管理,机关环境实现了亮化、绿化、净化和美化。清爽的工作氛围为全面提升文明水平和工作效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大宁县纪委监察局机关面貌焕然一新,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三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来电百余件(次),全部做到案案有人查、件件有结果,给予党政纪处分的乡科级干部21案21人,其中正科级“一把手”10案10人,占50%,共查处“整治吃拿卡要”和狠刹“三股歪风”专项案件11起,处分违纪党员11人。为此,他们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落实人口计生工作法定职责先进单位”、“下乡驻村联户包村增收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临汾市文明委授予“市级文明和谐单位”;2013年被临汾市委、市政府评为“定点扶贫和包村增收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侯耀强 贺宝平)

责任编辑: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