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六个创新”提升司法公信力

2013-09-14 10:59:02 来源:临汾新闻网

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事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事关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和权威。作为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最前沿的基层法院,应把精力和智慧凝聚到践行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在创新中提升司法公信力,在奋进中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笔者认为加强司法公信力,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切入。

(一)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有效提升落实群众观点的自觉性

落实群众观点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和思想基础。处在一线的基层法院法官,要强化为民服务的司法责任,养成走群众路线的司法作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司法能力,树立为民、便民、爱民司法形象,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确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一要增进对群众感情,强化为民意识。坚持群众路线,是人民法院人民性本质所决定的。二要拉近与群众距离,强化亲民意识。走群众路线,是落实群众观点的具体司法实践。三要维护群众利益,强化服务意识。维护群众利益是提升司法能力的目标要求。四要赢得群众信任,接受群众监督。法官要敢于接受群众监督,阳光作业,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

(二)创新服务形式,有效提升维护与促进发展水平

基层法院要紧紧围绕县(市、区)的年度工作思路,强化能动司法理念,增强服务大局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明确司法政策导向,把握司法价值取向,突出审判工作重点,依法支持、鼓励和引导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的经济行为,保护创业、制裁侵权、惩罚犯罪。切实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打击刑事犯罪,全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完善涉诉矛盾纠纷风险评估与源头治理机制,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积极构建共商协调机制,支持和监督依法行政。

(三)创新便民利民举措,有效提升法院司法公信度

人民群众长期反映的立案难、诉讼难、信访难、执行难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也是影响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要认真倾听群众意见,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做起,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医疗、教育、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案件,优先立案、便捷审理、及时执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利,使涉及民生的案件优先办,小额诉讼简易办,方便群众诉讼,减少群众诉累。要进一步加大司法公开力度,督促法官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司法技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理解。继续加强“窗口”建设,不断拓展窗口综合服务功能,做好接待和释疑工作,提供“一站式”便捷司法服务,展示良好形象。创新巡回审判方式,发挥“车载法庭”功能,将车载法庭开到企业、开到乡村、开到案发地。切实实现法官工作“重心”下移,矛盾化解“关口”前移。今年1—4月份,我院已巡回审判30余案,深入案发地调查取证60多次,诉前巡回调解23案,巡回审判及时履行率达90%以上,深受老百姓称赞和欢迎。认真落实院长、庭长接访,判后释法答疑,重大案件跟踪督办等制度,着力解决初信初访和实际问题。

(四)创新司法管理模式,有效提升司法公正高效

公正是司法的灵魂、是公信的基石,要把司法公正的理念贯穿于司法管理工作中,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广泛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评查活动,建立案件流程管理和同步跟踪监督系统、发改案件的讲评和案件评查制度,使干警的精力和心思凝聚到提高案件审判执行质量上,在全院形成案件质量和效率至上的氛围。开展庭审观摩、法律文书、案件评查等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庭审,对庭审活动进行评比打分,通过内外监督,增强法官的公正意识。健全完善与“两 法”贯彻执行配套衔接机制,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两法”各项修订内容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进一步强化程序、诉权、公平、证据及效率意识,切实转变与新法不相适应的工作方式和办案习惯,坚决防止因程序上的疏漏影响实体公正。

(五)创新监督制约机制,有效提升法院“软实力”

要以确保司法公正为目标,以实现完善监督制约和司法公开为重点,建立过问案件制度,明确领导过问案件程序规则,防止内部人员斡旋说情。强化任职回避、流程管理、质效监控、案件评查等措施,防止“暗箱操作”和“权力寻租”。严格落实审判公开各项制度,大力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庭审视频直播、庭审同步录像、同步显示庭审记录、公开展示证据和适用法律条文,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积极推行案例指导制度,细化同类案件裁判标准和依据,规范自由裁量权,推进审判专业化,对相关类型案件实现裁判思路统一、尺度一致,力争在法律适用统一上取得新进展。坚守司法礼仪,注重审判执行工作细节问题,做到形象公正,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亲和文明的态度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充分发挥特色法院文化对干警的导向、约束和激励作用。利用办公楼大厅、走廊、会议室、审判庭等公用区域,围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政法干警价值观,精心打造廉政“文化长廊”、主题教育“文化墙”,悬挂张贴法律名言、廉政警句以反映法院工作理念的文字标识,创建一个寓教于乐、严肃活泼的文化氛围和司法环境。

(六)创新教育培训载体,有效提升法官队伍素质

积极引导广大法官向书本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探索通过讲体会、谈经验、谈法律等多种形式的法官讲法活动,进行审判经验交流与座谈。广泛 开展岗位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法官业务能力水平。今年我院要在集中办班、巡回授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法院局域网和视频授课平台,大力开展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和在线学习,节约培训经费、增强培训效果。尽量主动与上级法院各业务庭对口联系,请过来集中授课,走出去跟案学习。同时选择不同主题赴先进法院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办案经验、审判技能和管理方法,提升法官的整体素质和办案经验。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转变观念、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树立良好学风、文风、会风,厉行节俭,反对浪费,使广大法官养成亲民务实、刚正不阿、谦虚谨慎、情趣高雅、健康向上的生活作风,以提升司法公信力。

(作者系蒲县法院院长 贺宏生)

责任编辑:邱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