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办公厅各单位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代表座谈时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希望同志们,“吾日三省吾身”,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古人讲:“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论语》中就说,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古人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在廉洁自律上作出表率。
修身是一个人的处世之本、立业之基、守德之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同样把“严以修身”放在了首位。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在解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上,党员干部要以严修身来强化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时常自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要坚守道德阵地保持思想纯洁,让内心贪欲不敢萌生,让清正官念不受歪风侵蚀。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做到严以修身,要坚持立好“四德”。
立好信念之德。坚守理想信念、补好精神之“钙”是党员干部修身立德之本。党员干部一旦信念缺失、丢掉理想,思想就会得“软骨病”,精神就会陷入空虚,行动就会迷失方向。坚定的信念是党员干部战胜一切的精神法宝和力量源泉。正是凭着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焦裕禄才能站稳群众立场,经受严峻考验,拒绝各种诱惑,始终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只有用坚定理想信念武装头脑,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定力”,远离信仰上的“危机”,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服务群众,对党保持忠诚。
立好为民之德。要牢记为民宗旨。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群众观点,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落实党的宗旨、维护人民利益转化为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作风上深入群众、利益上照顾群众。要常守为民之责。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想群众之所想,尊重群众意愿,反对脱离实际,不顾群众意愿,拍脑袋决策,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始终把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办群众之所需,不与民争利,谋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群众的需要落实好、问题解决好;始终把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主动深入基层,多接“地气”,与群众多打交道、多交朋友、多解难题,切实在服务群众实践中取信于民、赢得民心。
立好清廉之德。要掌握廉洁必修课。要勤学廉,通过学习《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深入学习党纪法规,强化纪律意识。要多思廉,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多照镜子,算好政治、经济、家庭等人生几笔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防线。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权力,自觉抵制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和侵蚀,提高拒腐能力。要认真对照《廉政准则》要求,自觉设好执政为民的底线,做到任何时候都不越底线,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身手,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主动查改“四风”问题,不触碰纪律高压线,珍爱声誉,树立人格,端正形象,自觉净化朋友圈、生活圈、娱乐圈,保持好清正为民的良好形象。
立好人品之德。“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党员干部具备了好的人品,才能深入基层接地气,联系群众有底气,面对困难树勇气,改进作风扬正气,自然会产生无形的影响力,达到“不令而行”的效果。相反,人品不正,必然会少了人气,难以受到群众拥护,必然在群众面前威信扫地,甚至“虽令不从”。当前少数领导干部搞歪风邪气,脱离群众,沉迷低级趣味,“四风”问题突出,其根源在于其人品失准、失范、失控,思想上主动放弃了积极向上的人品修养,现实中管不住自己的嘴,说了不该说的话;管不住自己的手,拿了不该拿的东西;管不住自己的腿,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政府的公信力,败坏了党的形象,在不知不觉中,拒腐防变的能力丧失殆尽。
严以修身归根结底是为百姓谋福祉。“干部职位越是上移,工作重心越要下移”,基层干部要明白职级与权力的提升不是官架的提升,而是为民服务的担当加重。要以严修身来保慎用权,以用权为民紧绷廉政之弦,不为物欲所累,不作身价之计,谨慎用权,尽心干事,以百姓口碑来提升为官价值。
(作者系临汾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办公室主任)赵旭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