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权治本”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位列首位。然而,六权能不能治了本?通过确权、配权、限权、用权、监权、惩权,真能达到治理权力滥用之本吗?这样的疑问,在推进“六权治本”工作的过程中,不时被提了出来。
一要分清权力是方便管理,还是方便服务。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六权治本”是为了方便民众的生活,还是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这个问题涉及到权力的根源,能够明确权力到底是要干啥。
从我们参观各处的“六权治本”的情况来看,通过各个单位的梳理,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显示,在各个单位之间,权力竟达到几千项,即使归类收缩,也有好几百项,如此之多的权力用到社会中,可以想像,给民众造成的麻烦有多少,现在正是招生期间,看一下入学所需要开具的各种证明,就会感到民众受手续繁杂之苦,两千年前孔子就倡导有教无类,而如今的这么多条条框框会限制多少人,给多少人制造不便?
二要分清权力是利于自己,还是利于民众。
我们设置了许多项权力,几百项几千项,每项权力都是一个门槛,很多都会涉及到费用问题。我们的上层一直在简政放权,到了基层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权力?难道真的像一些基层干部说的那样,没地方放吗?这里面一定存在一个利益问题,分水岭就在于是利于自己,还是利于民众。如果是利于民众,即使是几千项权力,也可以将其变为几千项动力;如果是利于自己,即使只有几项权力,也可能将其变为几项阻力。
三要分清权力是自己说了算,还是民众说了算。
如果事事都是自己说了算,那么,权力这个问题就不好解决,由权力引来的一些问题就更不好解决。比如,确权、配权,谁说了算?每项权力的存在与否,需不需要,应该根据社会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不应该打着管理的旗号,任意确定配置或者撤销。
四要分清权力是带来利益,还是身心受累。
我们还需要明白,国人为什么都想管事,都想捞那么一点权力,哪怕是一个修身养性的书画摄影这样的民间组织,哪怕是一个如保姆行业的物业管理这样的企业组织,国人都想插手其间,照此逻辑推理,只要管事,只要因此有这份权力,肯定有好处。
由此,需要弄清的就是这份权力到底给个人带去多少利益?这些利益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这些利益就不能去掉?笔者想,若能将这几个问题梳理清晰,解决权力滥用之本应该不是问题。
(作者系侯马市委政研室主任)高峻卿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