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峰:狠抓道德教育 提升服务层次 推进创业致富

2015-08-06 10:15:24 来源:临汾新闻网

    狠抓道德教育 提升服务层次 推进创业致富

    近年来,襄汾县古城镇关工委围绕转型跨越发展这一核心,挖掘资源优势,狠抓全镇广大青年的道德教育、创业致富工程,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一、抓乡镇和农村两级组织,强化科学管理

    古城镇牢固树立“镇村一盘棋”思想,按照健全镇一级、推进村一级的思路,建立起以农村为阵地、学校为依托、社会为基础、家庭为后盾的互助共建格局,凝聚起推进关工委工作的强大合力。

    古城镇镇党委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非常重视,党委书记任关工委主任,副书记具体负责,吸收各村、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负责同志共7人担任委员。在经费吃紧的情况下,装配了办公设备,确保组织机构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措施到位。将关工委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和工作议事日程,定期举办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组织检查指导,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总结经验,及时掌握动态,解决实际困难,保证工作有部署、目标有落实、活动有保障。

    全镇划分为四个片区,每片区为一组,片长任组长,设副组长一至二人,负责本片区组织活动。

    各村对照创建标准成立关工委组织,支部书记任主任,协调负责具体工作,聘请一批道德觉悟高、综合素质好、文化知识丰富的农村实用人才以及“五老”人员参与关工委工作,实现村村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全都上墙。目前,39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健全了关工委组织,24个村已被县委授予“五好”关工委称号。

    二、抓教育和救助两个重点,丰富工作内涵

    古城镇关工委坚持政府搭台,关工组织唱戏,用好资源牌,走出特色路,确保关工委工作的持续性和实效性。

    以创建省级文明乡镇为契机,把学校作为宣传主阵地。由镇关工委牵头,古城联校主抓,形成对全镇中小学校的全辐射,确保主题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组织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通过宣传专栏、课堂辅导、报告座谈等载体,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结合读书征文、板报、观看影片等集体活动,通过制作卡片、悬挂条幅、书写标语等生动鲜活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贯穿进教学活动中,引导青少年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近年来,全镇共举办革命传统、理想信念、孝老爱亲、科学文明等活动21场次,受众达4000余人次。

    抓住节庆这一特殊时段,引导青少年感受和体验古城特色文化,培育养成教育的小气候。春节期间,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扭秧歌、剪窗花、捏花馍等表演和活动;清明期间,组织学生到古城烈士陵园扫墓,祭奠英灵,缅怀先烈;“六一”期间,镇负责人到各村学校调研,看望慰问小朋友,赠送作业本、铅笔等学习用具;“七一”期间,组织学生自觉参与街巷卫生清洁,到老红军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师节期间,开展学生志愿者服务,尊敬师长;国庆期间,安排师生参观图片展览,邀请“五老”作革命传统报告,激励青年学生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增强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感。

    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夯实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全镇组建千余人的网格管理员和治安联防巡逻队伍,建立便民服务档案11000余份,广泛开展“联学、联帮、联防”活动,通过镇、片、村三级信访网络体系,成立说事室、红白理事会等村民组织236个,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镇关工委通过多种渠道为青少年学习就业牵线搭桥,联系协调教育、民政、工会等部门开展“金秋助学”等活动。2013年以来,共筹集助学善款5万元,帮助56个贫困家庭学子步人大学校门。联系当地企业为失业青年创造就业岗位65个,使他们安心工作。镇关工委把普法帮教助学作为工作切入点,邀请县政法部门同志为500多名中小学生讲解法律法规、文明交通、消防应急、远离邪教、拒绝毒品等知识,教育他们遵规守纪、明辨是非。

    各村与学校联合成立关爱帮教工作组,摸清现服刑、吸毒戒毒和刑释人员情况,与其子女结对帮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近两年来,围绕素质教育、留守儿童和生源流失等问题,镇关工委联系爱心人士帮助购买保险、教辅20余人次;减免贫困学生费用2万多元,找回流失生源110多名,资助6名残疾儿童上学,协助申办免费治疗白内障5人,帮教后进、失足青少年26人。

    三、抓老年和青年两支力量,提升服务层次

    古城镇作为工业大镇,转型跨越发展任务艰巨。镇关工委明确提出发展这一工作定位,全力推进老年服务和青年致富工程。

    在老年服务方面:我们重视发挥“五老”优势,逐村逐人调查摸底,综合分析全镇“五老”队伍的人员结构、居住村别、特长爱好及身体状况,收集建账整理存档。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引导他们将个人志趣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用他们的威望、知识和经验为关工委工作注入更多活力。“五老”们成立了56人的宣传团,每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与1个村结对帮教。通过定期走访、宣传报告、交心谈话、参与活动等灵活方式,做到组织落实、对象落实、措施落实,达到带动一群、教育一帮、安定一方。82岁的“扇子爷”曹胜财是盘道村一名离退休老干部,他20年如一日收集纸盒、竹片等废旧物品手工制作纸扇千余把,造型多样,实用环保,为百姓免费发放,真正体现了“五老”人老心不老、退休不褪色,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风貌。

    在青年致富方面:镇关工委利用农村远程教育网络,每年10月会同农委、总工会、农广校等部门开展种植养殖、机电维修等技术培训,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果树、食用菌、养殖等先进经验。通过开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塑造农村青年成为农业结构调整带头人、农业产品营销带头人、农民返乡创业带头人、农业科技传播带头人和发展个体经济带头人。近两年来,全镇共举办科技、法律、实用技术等类培训班8场,举办农作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2期。总之,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为全镇2300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为有志青年搭建了创业平台。

     张峰(作者系襄汾县古城镇关工委主任)


     

责任编辑:秦芳媛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